7月12日至7月20日,中国海洋大学“保湿卫士”调研团作为中国海洋大学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分支前往青岛市胶州湾湿地展开调研活动。近些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均能耗的大幅提升导致大量的生活污染物(如生活污水)排入自然水域。长期以来部分企业对湿地生态维护的不重视,工业废水大量乱排以及相关部门监管不力,造成湿地水体污染严重,给湿地带来了一系列如面积锐减、生态系统破坏和水质不断恶化的环境问题。根据胶州湾个监测站水质监测统计结果,胶州湾北岸和东岸浓度测值范围超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测值范围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胶州湾轻度、中度污染海域已占其总面积的3/5。局部地区湿地生物的污染可能引起栖息水鸟的食物匾乏或中毒死亡。水体富营养化加剧。胶州湾海域多次出现赤潮,水质保护迫在眉睫。水质的严重污染并破坏了湾内的生态平衡,作为鱼虾类饵料的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大批中毒、死亡也导致了幼鱼虾生长慢,成活率低等问题。
本次调研正是基于以上问题进行,旨在探究胶州湾湿地水质现状、水质恶化的几点具体原因以及相关具体参数问题;所调研湿地区候鸟的种群密度变化和相关群落分布问题;有关政府部门关于湿地生态现状的保护措施和详细政策信息问题;有关企业相关生产过程和对湿地生态影响问题;普及一定范围群众的湿地生态保护常识,提高其生态保护意识;关于调研内容方面相关性企业的运营、就业情况的了解与分析等等。
在8天内,团队实地考察少海湿地公园、唐岛湾湿地公园、姜山湿地、灵山岛湿地等,采取不同地区的湿地水质样品做相关微生物实验以测定大肠杆菌密度、氮磷含量等了解水质变化,为了保证调研结果更加准确、实用,故选择各种各具特色的湿地进行调研。通过与工作人员的交流以及实地考察,我们对于胶州湾湿地的情况进行了大致的了解,目前大部分的湿地都已经进行了规范化的修复和治理,针对水体富营化、污染严重等,采取相应的手段。我们所采访的湿地之一少海湿地公园,采取的治理手段与以往的化学试剂不同,他们采用环保手段,用白鲢鱼高效滤食蓝藻,生态治理。节污用软体动物如螺蛳、河蚌等。一言以蔽之:先控制住蓝藻,然后结合上游节污,水质修复,同时保护好湿地。湿地慢慢修复后很多鸟回来,秋冬北方很多过来的鸟类,甚至有丹顶鹤。治理成果通过鸟类便可见一斑。
团队还与市环保局、海洋渔业局、湿地办事处等政府部门进行政府互动,了解其对湿地水质的保护及湿地水污染防治的举措、实施效果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联系“思普润”等三家生态环保相关创新型企业,了解当前公司经营管理及人才需求情况。参观污水处理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等,了解相关机构对市区内污水和垃圾的处理流程。通过问卷调查、制作宣传视频等对周边民众进行环保宣传,旨在提高公民的湿地生态保护意识。
至此,实践团队完成三下乡任务。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