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影留念
7月13至7月16日,调研团队在烟台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海产品养殖与加工的实践调查,旨在通过了解海参工业发展的现状,通过数据收集与研究,为海参的养殖与销售提供一系列可行建议,促进海产行业健康发展,并呼吁公众关注海洋生态环境,共同推动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
在水产学院的老师的带领下,调研团参观走访了义海和东宇两大企业,分别对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相关人员进行了调研记录与采访,小组成员们都对海参的养殖和销售有了更具体、更直观的了解。调研团发现,目前野生海参的养殖,已经逐步的实现了机械化、信息化。在养殖方面,通过天然礁与人工造礁的结合,营造适合海参生长的海底环境,建造海底工厂,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海参的增殖。这种方式有利于海洋环境的保护,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促进了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调研团注意到,现代化、信息化背后是资金的支撑。两个公司的工作人员都表示,引进大型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使得一些小微企业望而却步。在目前的海参经营链上,这些小微企业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对于小微企业来讲,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非常必要。
调研中,通过企业相关负责人的介绍,调研团了解到在辽东湾和山东沿海海域,水温、礁石的分布、水深等各项指标均不相同,这就要求各地在发展海参养殖的时候,要注意因地制宜,充分的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通过对义海和东宇两大企业的海参加工与销售的参观与数据整理,调研团发现海参需要深加工才能发挥价值,销售模式也应更加多元化。
通过本次调研活动,团队成员对海参的养殖与销售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加认识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希望能通过对向社会普及海参工业健康发展相关知识,呼吁各企业可持续发展,共同维护海洋生态环境。
文:袁天倪 图: 李文琪 姜雅文 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