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浩海回澜,九十年风雨同舟向海歌

发布者:耿雪晨发布时间:2014-10-28浏览次数:627

浩海回澜,九十年风雨同舟向海歌

——水产学院成功举办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研究生学术论坛

  

    10月24日上午,为庆祝中国海洋大学90华诞,水产学院渔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研究生学术论坛在鱼山校区学术交流中心顺利举行。出席本次大会的嘉宾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美国格罗斯大学教授郭希明、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冯玉明、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日本海区水产研究所教授田永军、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董双林教授。作为闻名中外的科学家,五位杰出校友结合各自的研究方向和自己的求学、成长经历,为大会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报告。他们围绕着专业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多角度阐述了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关键环节,开拓了与会师生的学科视野,得到了校友和师生的高度赞誉。大会由水产学院院长李琪主持。参加研讨会的还有水产学院党政领导、水产学院校友和师生共计100余人。

董双林副校长为研讨会致辞。他回顾了中国海洋大学风雨九十载和水产学科奋斗发展的历程,代表学校向不同历史时期所有为海大和学科建设发展做出贡献的海大人致以敬意,并为海大九十岁生日送上祝福,对心系母校的校友表示欢迎。他强调,面对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新时期,我们要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引领学校和学科发展,因此本次研讨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同时,研讨会也为大家搭建了感恩母校和师长的平台,提供了共同谋划学科发展的机会,使大家能够以此为契机,凝心聚力,携手向前,为国家海洋和水产事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贡献更大的力量。

焦念志院士带来的专题报告是《知微见著——谈科技人才如何成长》。焦院士的报告以五点见解开篇——“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线索锲而不舍、敢于质疑常规理念、勇于挑战国际权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跟大家讲述了自己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科研成果背后所历经的挫折和得失,共同分享了在追求科学道路上的坚守执着和成功的喜悦。此外,他结合目前研究的重点,阐述了微型生物炭泵(MCP)的背景、内涵、提出过程、气候效应及应用前景。深入浅出,精彩纷呈的报告让在场师生进一步认识到关注气候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到生物泵技术将会对人类社会带来的重大影响。最后,焦院士用 “‘90’寿硕果累累,‘90’后生机勃勃,探新知斩击破浪,育英才扬帆远航”表达了对母校的祝福,以及对水产学科光辉灿烂明天的期望。

郭希明教授所做报告的主题为《牡蛎遗传学基因组学和育种研究进展》。郭教授在报告中从牡蛎养殖的现状讲起,分析了中国牡蛎的分布情况,指出在中国开展牡蛎养殖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他还讲述了自己正在进行多倍体育种的相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取得的进展,内容丰富,见解独到、新颖,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受到相关科研方向的师生高度关注。

冯玉明博士以《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獐子岛集团的实践》为题的作了大会报告。獐子岛集团是我们国内水产领域的龙头企业,在我国现代渔业体系的建设方面,为国内同行业其他企业起到了很好地引领和示范作用。冯博士阐述了獐子岛集团一直秉承着“责任、执行、合作、感恩”企业核心价值观,始终致力于科技创新,主动与国内外知名的科研院所积极合作,共同推进企业发展。他表示,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也将不忘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优质的体验和服务。

田永军教授带来的是《海洋渔业资源长期变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的主题报告。田永军研究员的报告以日本海区渔业群落为例,依据沙丁鱼、鱼、秋刀鱼渔业资源的变动规律,探讨、研究海洋和气候等因素对此形成的影响。同时对我们国家渔业资源现状以及开展渔业海洋学的研究提出了自己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麦康森院士对大会进行了总结。他表示,这次研讨会是一场学术大餐,五位杰出校友、国际一流的科学家返校为大家带来了十分精彩的报告,他们的讲述深入浅出,逻辑严谨,无不体现出对待科学的公正态度,这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麦院士动情的说:“看到众多优秀校友返校归来,和在校师生一起共同聆听学术报告,心系学科发展,深深地感受到大家对母校的情谊。水产学院为广大学子传授知识,打造坚实的学科基础,就是为了全面提升学子们走向社会后的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和完善自我能力。九十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能并不长,但是对于一代代水产人,九十年是一个很大的跨越。我们有理由对中国的教育充满信心,对水产学科充满信心。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水产人能够继续保持优势,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奋发图强,不断发展!”

至此,中国海洋大学90周年校庆水产学院渔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水产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在热烈地掌声中圆满落幕。

校友简介:

焦念志院士——1983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水产系水产养殖专业,1991年于青岛海洋大学获博士学位;2000年起为厦门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焦院士主要从事微型生物海洋学研究,在海洋碳循环有关的微型生物生态过程与机制方面取得了原创性系统成果;发现原绿球藻在西太平洋宽陆架海大量存在并确定其基本边界和生态地位;创建新方法查明了好氧不产氧光合异养菌AAPB在全球海洋尺度上的分布规律;揭示不产氧光合作用对于维持海洋碳汇至关重要;提出海洋储碳新机制——“微型生物碳泵”(Microbial Carbon Pump, MCP)。200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郭希明教授——1983年毕业于山东省海洋学院水产系水产养殖专业,1991年与美国华盛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教授,美国农业部水产养殖品种基因组研究小组成员和美国农业部动物遗传专家组成员。郭希明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牡蛎遗传育种研究,在牡蛎多倍体的多方面做出过重要贡献,是牡蛎遗传育种和基因组研究中享誉国际的科学家。

冯玉明博士——1984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水产品加工专业获得硕士学位;于美国麻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曾任世界500强企业美国金宝汤公司(Campbell Soup Company) 产品研发研究员,资深研究员,全球购部资深经理。现任獐子岛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首席执行官。

田永军研究员——1981年考入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捕捞专业,1989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日本海区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田永军研究员是一名国际知名的渔业资源学家,尤其在渔业海洋学和气候学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他长期从事气候变动、人类活动对于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研究。主持参与了日本政府的多个公关课题。近年累计主持科研经费超过一亿日元。2013年获日本水产学会科技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