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大海有个约会-2008级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 张斌

发布者:耿雪晨发布时间:2014-10-22浏览次数:405


张斌,男,中共党员,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2008级本科生,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2008级学生,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正式队员。

2009年服务第十一届全运会,获评“全运会优秀志愿者”;2010年荣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团体冠军,个人荣获南极特别奖;2011年领队暑期三下乡获评省级优秀项目;连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两次获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三等奖;大三获水产学院年度明星之本科生“希望之星”;获评校第十一届“五四青年奖”与“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荣获2011年度校优秀学生标兵、文苑奖学金等。

在对大海的憧憬中与海大相遇

从小就跟随父亲在海边玩耍的张斌对海有着莫名的亲近感,童年时赶海在他幼小的心灵埋下了探索海洋的种子,慢慢萌芽。

高考,让他有机会走上探索海洋的道路;中国海洋大学,让他儿时的梦想成真,并在这里茁壮成长。后来,在四年的大学生活里,他更是深切地领略了海的深邃和包容,是海大指引了他的航向,见证了幼苗的日益生机盎然。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在大师也”,年逾九旬的海洋学泰斗文圣常院士,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耄耋之年仍每天坚持工作。校园里的清晨和黄昏,经常可见文老的身影与晨曦暮色中古朴、宁静的校园相映成辉,这让如张斌一样的海大青年学子的敬意油然而生,也激发了他对海洋的满腔热忱,此后,那热情便以燎原之势点亮了他紧致有序的大学生活。

张斌迅速收敛起圆梦的兴奋,即刻调整状态,投入到紧张的课业学习中,把足迹留在了浩海求索的航道上。遨游知识海洋,他从不懈怠;汲取专业技能,他如饥似渴。张斌先后在鱼类行为学、海洋生物胚胎工程等研究室交流、学习实验室核心技术方法;赴天鹅湖移植大叶藻,修复草场,掌握野外实验的技术要领,负责的校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大叶藻草场的群落演替及生态学研究》顺利结题,并荣获校科技创新奖学金。

海阔凭鱼跃,相遇海大,他愿意做一条勇往直前的鱼,穷其一生追波逐浪。

与海洋知识竞赛激情相约相伴

海洋知识竞赛是由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共青团中央三部委联合举办的全国性赛事,旨在使更多的青少年认识海洋,热爱海洋,并投身海洋事业,同时吸引全社会关注海洋,合理开发海洋,保护海洋。

中国海洋大学的莘莘学子对海洋有着独特的情愫。大二时,张斌就踊跃参加了第二届海洋知识竞赛,但却铩羽而归。那次失利,使他清楚地意识到差距的存在,也促使他更加刻苦地进行课内课外的学习和实践,以迎接第三届竞赛的挑战。

一年后,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如期而至,本届竞赛的冠亚季军得主将分获赴南极、北极、西沙群岛考察的资格。团体比赛吸引了全国百余所高校组队参加,而约两万名大学生通过中国网网络答题参加了个人赛。

第二届竞赛,壮志未酬;第三届竞赛,卷土重来。张斌深知竞争的激烈,备战期间,他在温故专业知识的同时,把挤出来的时间和精力毫无保留地倾注到图书馆的海洋学书籍中。

201010月,通过层层严格选拔,张斌与两名女生组成了中国海洋大学代表队。赛前,他们分工协作,集中训练;赛场,他们默契配合,奋勇闯关;赛后,他们及时总结,扬长避短。经过激烈比拼,他们获得了参加上海赛区团体复赛的资格。复赛赛程紧张依旧,较量激烈异常,赛场上,当仁不让,舍我其谁,一次次赢得嘉宾的赞许和观众的狂呼;赛场下,团结热情,广交良友,收获了一生永不褪色的友情。中国海洋大学代表队依靠队员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比赛过程中合理的战术运用再次脱颖而出,率先取得决赛资格。

117,在厦门广电中心千平演播大厅,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决赛拉开帷幕,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全程录播。决赛过程中,中国海洋大学代表队锐意进取而不失稳重的风格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在动手环节,张斌仅靠盲摸水族箱内各种不同海洋生物,就能精准地一一报出其学名;只看图片一角即能答出决赛终极问题的谜底——“海底白烟囱”并作出详细解释等场景更显示了其扎实的专业功底,也成为震撼全场的经典。最终,以张斌为首的海大代表队勇摘团体一等奖桂冠,张斌也喜获个人南极特别奖,并幸运地获得了随科考队赴南极考察的机会。

在激情洋溢的年龄与海洋知识竞赛相约相伴,为他年青的人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魂牵冰雪南极,梦萦长城科考

201111月初,张斌接到国家海洋局通知,他将随队参加第28次中国南极长城站度夏科考任务。由于手续繁杂,历时较长,且跨越期末考试,科考给学业带来的冲击已无法避免。在去与不去之间,张斌没有徘徊和犹豫:家长的理解,学校的支持,同学的羡慕,以及心中那份执着的向往,都让他的南极之行义无反顾。

北京时间11220431,智利当地时间211731,考察队搭乘的智利空军“大力神”号战术运输机平稳着陆。飘洋过海,接近两万五千公里航程,先后辗转巴黎、圣地亚哥、蓬塔阿雷纳斯,张斌终于留下了他在第七大陆的第一个脚印。

作为此次南极科考队中唯一一名本科生,同时也是年龄最小的正式队员,且科考时间较短,张斌主要负责交流过程中的翻译,而不能申请参与长期研究课题。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有课题反而没有了局限,更给他全面的学习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科考期间的行程是忙碌的,时差,准极昼,轮流值班日凌晨一点入睡、四点半起床,例行保洁,实验用品的整理、归类,考验了他刻苦攻读、全面发展积淀下的良好的科研素养、体能及综合素质;跟随中国通信建设公司的专家维护卫星天线,配合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大庆油田的工程师检修供暖、输油管道,施工空间狭小,工作强度大,让他切身感受了极端环境对高精作业技巧的严苛要求;为后续转基因抗冻植物研究组野外取样南极鳕鱼,极寒环境下热量的迅速耗散,强烈的紫外线辐射,暴露皮肤大面积的灼伤,他用“科研之路无坦途”鼓励自己坚持到底;随队对俄罗斯别林斯高晋站、智利费雷站等长城站周边各国邻站友好访问,不同肤色的科考队员惺惺相惜,情同手足,彻底颠覆了曾经根深蒂固的国家间利益重于友谊的主观臆测;随同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的专家走访鼓浪屿、长城湾、科林斯冰盖,惊异于《南极公约》中环境保护规定的执行度,他第一次把环保意识上升到关乎国家形象的高度;全体队员登上企鹅岛、海豹滩拜访南极最初的主人,他把握难得的机遇近距离从生物学角度严谨细致地记录每个物种的分类特征和不同种群的生态位关系,并为生命禁区存在着地衣、海豹、企鹅、贼鸥这类生灵而感恩生命,敬畏自然……

工作学习之余,他以日志的形式把自己的切身体会和见闻感悟与广大网友,尤其是学弟学妹们分享,身教言传,引起了网友对南极广泛的关注,激发海大学子对海洋、对极地的探索欲望!

冰天雪地,无边银川,风吹雪陇,移步换景,既有阳刚大气之奇美,亦有阴柔空灵之魅幻。11月的南极,带给张斌的除了自然风光对心灵的震撼和冲击外,极端工作环境下不同国家科考队间纯真的友谊,科考队员的坚韧敬业、乐观豁达、不畏艰险、团结互助更让张斌更加深刻地体验到南极科考“累并快乐着”的独特感受。

南极之行,一言以概之——历练南极精神,天人物和谐统一;铸就长城意志,坚钻韧完美结合。

南极科考,终生受益,一生难忘!……

投身海洋,全面发展,回馈社会

对学生而言,成绩是王道,学业是回馈社会的奠基石。张斌坚信勤能补拙,春夏秋冬,百年的法桐默默倾听他晨读的声音;阴晴雨雪,安详的书桌静静陪伴他发奋的身影;严寒酷暑,宽阔的体育场悄悄记录他锻炼的脚步……

天道酬勤,三年来张斌的成绩一直位居班级榜首,三年综合成绩排名第一;连年荣获国家奖学金、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基地班一等奖学金和“优秀学生”称号;获得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最高荣誉“优秀学生标兵”(全校共八名)和文圣常老先生亲设的文苑奖学金殊荣(全校共三名)。

成绩固然重要,却永远不是唯一。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张斌没有止步于成绩单,而是不断地拓展自己人生的宽度,以感恩之心回馈社会。在山东省举办第十一届全运会期间,他积极投身志愿活动,并发挥特长,热情服务,获得了“全运会优秀志愿者”称号;2010年,受学院党团委委托,担任2010级学习引导员,以经验交流报告、一对一帮扶等形式与学弟学妹共同进步;领队三下乡——“‘关注民生,心系留守’党员嘉祥送温暖”项目获评省级优秀,同时该活动得到了《青岛日报》等多家媒体关注……

播撒梦想,以心浇灌,走过的路上必然丛花绽放。一路走来,张斌收获了肯定,收获了自信:中国海洋大学第十一届“五四青年奖”(全校师生共七名)、“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度新闻人物”、科技创新成果表彰、水产学院2010年度本科生“希望之星”……

站在毕业边缘回望大学生活,他感恩四年前与海大的相遇——那是一生中最重要的相遇,她教会我认定前方,风雨兼程。

海纳百川,养成的是胸怀和气度;取则行远,遵循的是规范和准则。有梦的地方就有路,尽管任重道远,中国海洋大学的教诲却将指引他在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征途上,在国家海洋事业的探索、创新和实践中执着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