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样的态度,异样的人生-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2009级 周恩臣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10-25浏览次数:124

关于专业

20098月,入学第一天。母亲、姐姐和我于6#宿舍楼下与正卖床垫的海资班某学长的一段对话:

母亲:“同学你哪个专业的啊?”

学长:“海资班的……”

母亲(终于碰到个学海资的问问情况了):“那你们毕业以后工作都去哪啊?好找嘛?”

学长:“找啥啊,一般的都找不到好工作,不是去养殖场就是读研,学完了一点儿用都没有!”
   
于是母亲、姐姐和我三个人走在6#号楼的楼梯里,脚步显得愈发沉重。母亲对我说:“孩子啊,学这个专业不行,咱不是读研就是转专业!”

 

我在入学的第一天,受学长这一句“这个专业一般都找不到好工作,不是去养殖场就是读研,学完了一点儿用都没有!”的话的影响很大。怀着对本专业的种种猜疑,还没等军训开始我便想找班主任朱玉贵老师谈谈。朱老师与我谈了很多。得知我对本专业充满困惑时,他鼓励我,让我明白一个专业无所谓好与坏,如果真的有好和坏那便是学的人有高低之分;得知我对生物不感兴趣时,他让我相信,让我知道兴趣是不断地培养出来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厌恶和喜欢。他也没有阻止我的任何行动,而是让我大胆的去尝试。他说,在大学你可以去不断的尝试,对了便是成功,错了便是经验。

但是,任何道理的认知都需要一个过程。在刚入学的那段时间,在我心里朱老师的千言万语还是敌不过学长的一句“学了一点儿用都没有。”于是,转专业便是我学习的开始。可现实是最终我并没有转专业,而恰恰又是在与本科专业极为相关的专业方向上继续深造读研,这似乎是一种机缘,也似乎是我生命的定数。当然在我身上也验证了老师们的预言:刚来大学时不要盲目下结论说我对某某专业不感兴趣,兴趣是必须通过深度学习后才能真正知道的,也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培养的。2009级海资班毕业生时有35人,除读研外真正从事相关专业的人很少(当然这是以我目前的认知来看的,其实许多同学最终所做的工作还是与本科专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可能也让许多同学认为大学白上了,专业白读了。近日,北大猪肉哥成千万富翁的新闻再次掀起波澜,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作为事件主角的两位猪肉哥,现为猪肉佬,从未否认北大学习对他们的巨大价值。因此,对于大学本科学习的定位大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认识,关于这点已有太多论述,无需我多说。

转眼四年已经过去,回头想想当时自己考虑的太简单,学长的一番话不能说完全不对,但至少过于片面。在这里我也要再批评批评那位迎接我入校的学长,当然首先还是要感谢他的热心和付出。同时我也以我自身的经历在不断地自警,并诚挚告诫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如果你有机会遇到大一来报到的新生,不管你对你的学校、专业印象如何,你一定要努力给他或她以希望!这不是自欺欺人,这是一种负责任。因为刚来大学的学生对于专业大多是迷茫和自卑的,他们需要的是鼓励和建立信心,他们的心理还没强大到可以承受住兜头的冷水。大一如果没有建立起好的学习态度,想要有一个精彩的大学生活就很悬了。

关于学习

什么才是学习?学了到底又有什么用?学习有用吗?亲,真的有用的,除非你以后的工作是搬砖!个人认为,大学里所有学科中对我个人成长有直接作用的是计算机基础,我当时考了96分,当时学它纯粹是为了让自己不“土”(之前高数老师让做PPT,我连PPT是什么都不知道)。不“土”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自己计算机知识最起码能说得上是不差;一方面是计算机让我的信息获取比其他人更加提前,为日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保障。很多同学学习纯粹是为了及格或是得高分,这很正常,大概是在本科过半时我也都这么认为。后来我逐渐发现这样学习很累,为了点名去上课、为了平时分去上课,为了……换一种思维,大学的学习其实是自学的一种开端。就拿最让海资班苦恼的《浮游生物学》这门课来说,上课是英文的,考试内容全是什么藻类的大小有多少纳米、形状、甚至是腹部有几块壳的内容,也确实很让人头痛,但在过程中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英文的重要性及某领域前沿知识的重要性。用心去接受学习,在生活里积极运用知识,这样你才会认识到学习其实是为了今后去运用,而不是为了学分。

关于学习方法,总结是大学学习的关键。总结学习方法、内容,总结生活实践,总结失败和不足,从总结中获得知识再反过来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去,其实这就是马克思基本主义理论,也是许多同学最不愿意学的东西。

关于学习,有同学说“术业有专攻,学习好没有什么了不起。那些学霸只是为了得奖学金、荣誉而趋炎附势的家伙,我能力强以后照样能找到好的工作。”这是不是一种酸葡萄心理我说不准,而且世间确有事实的确如此,因为有很多商业巨头、政治领袖都是街头混混出来的。可你有没有研究过他们的家族背景,个人的履历、生平?你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吗?而且“学霸”这个词是不是只是指学习很厉害,其他就平平呢?如果这个同学不仅学习一流,其他方面也很突出和优秀,那这个“霸”是不是我们就应当正视、并且仿效、并且也应该努力尝试去做一做的呢!

我个人认为学习确实是我们通往理想的一种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我真的真的不喜欢学习,但是没办法,作为学生,学习都学不好,其他的还能强到哪去?而且很多时候这也是一种连锁效应,学习优秀者往往其他方面做的也不差。

当然,你的大学如果全部是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式的刻板学习,那么这样的大学必将是失败的大学,因为大学的学习应更加广博,更为开放,不仅仅是书本,还应该在实践、在社会中学习。海大鱼山校园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正值青春的你千万不可荒废宝贵的大学时光。对于专业内的知识每天按时上课可能就足够了,但如果你真的想比别人好那么一点儿,每天可能还要额外学习一两个小时。这段时间主要用来学习英语和课外知识,日积月累。可能这一两个小时里所学的才是你四年后比别人更具优势的东西。其实大家也都懂这个道理,只是可能今天因为一次打牌,明天因为挂蓝鸽、刷人人,后天或许会有更好的理由耽误了这一点点的积累。几天可能看不出来,四年后或许就是offer的有无、多少或是好与坏的差异。生活就是这样苦尽方能甘来。不要被环境所束缚,要敢想、敢做、敢拼、敢担当。没有什么太大的事就要多泡泡图书馆,多涉猎些不同领域的知识,少上上那些无大益的网站,少发发不痛不痒的言论。

关于社会活动

上面所说的可能只占大学生活的一小部分,可能只有20-30%,剩下的一大半主要是去参加各种活动、讲座,或是发展自己喜欢的东西。一个高学历可能能让你取得某个职位,但我刚才说的这些才能让你在某个职位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很多同学对鱼山校区的活动或是讲座表示失望,其理由并不是活动或讲座的内容,而是它的组织形式。因为好多的活动和讲座是学校或学院要求参加的,正处于叛逆期的我们便在骨子里先不接受了这种方式。当然我们也承认有些活动和讲座确实不怎么样,仅有表面的热闹而缺乏对我们锻炼的实际价值,但现在坐下来仔细回顾一下,总的来讲至少80%以上的活动或讲座参加比不参加要好。而且,假设换一种我们喜欢的组织方式,允许我们自由参加,我们又能主动参加其中多少?我曾有机会和其他许多高校的学生交流过,被要求参加活动或讲座占了绝大多数。因此,“被报告”的现象我们并不独有。不愿意“被”大概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典型特征吧!而学校或学院又认为这些东西确实于我们有益,不愿意浪费大好资源,于是分配指标到班级,大概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选择吧。作为过来人,我希望学弟学妹们能换个角度,能欣然参与这些活动,接受这种略带强制性的安排,你一定会收获不一样的精彩。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不管那里有没有同班同学加入,不管那里有多烂,你要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当然,你也可以不参加任何校、院组织的活动,你也可以不理会班内、团内的工作,但你要对自己负责。

在这里我也要谈谈限选课和体育课,其实这是我们必修的内容,并不属于社会活动实践,但很多同学确把它们视同无关紧要课外的一种活动。学校规定了每名学生要选11.5分的限选课和4分的体育课,很多同学选都仅仅是为了学分,对我来说多少有些可悲。究其原因,可能是大家觉得所学浅显,没有多大价值。其实我们所学习的绝大多数课程只是为我们提供了进入相应领域的一个视角、一种方法,绝不会如我们所曾想的学了就具备了相应的素质和能力,那似乎有些天真,要不然高校哪来那么多的学科、专业,社会哪来那么多的职业、工种。要真正掌握一门知识,仅靠一门课程的学习是不够的。大学里所有体育课(篮球、乒乓球、网球和游泳)以及11.5分的限选课都是我喜欢的。只有喜欢才能把事情做好,其他活动亦是。

反思

“目的”是我做任何事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对自己的全面发展、提升有利的多做,没有用的少做,有害的不做。或许你可以说我太过功利,但我想我们的大学时光其实还是有限的,我们的目标应该更加明确,从而把有限的时光、精力集中在更为有益的事情上。大学里很多同学随波逐流,你Dota我也Dota,你出国我也出国,你三下乡我也三下乡,根本没有自己的一套明确的主张,而且参照系、比对的对象也往往只限于本学院内的同学,这也是很可怕的。进入大四这个人生转折点后,你会发现平时的努力仅仅是一种内在的积累,最后的成功还需要一种开放的、科学的、积极的思维。很多同学四年成绩、实践都很不错,但最后却没有一个相对好的结局,相反有一部分平时很低调的最后一年通过自己不断的尝试最终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你的学历多高、学校有多好,而是你对生活的态度,态度真的决定一切。

首先还是要感谢学校给了我保送北大读研的宝贵机会。今年正月初七我就去了北大医学部,经过短短几个月的浸染,现在我对北大的学校、人文和生活都了解了许多,无论从后勤、行政或是科研都感觉到一所学府给人的威严与亲和。当然,更给我震撼的是这里的学生:我的一个师兄硕士文章好几篇上了SCI,而游戏居然也是湖北省第一名;隔壁来自山东潍坊的“长江学者”更是出了一本网球技战书;还有许多怪兽出现在这里!不是夸赞他们,我们是要反思:我们整天玩游戏的、打篮球的,我们会博得全省第几?如果让我们写书我们能写得出来吗?

最后告诫学弟学妹们:希望你、也包括我能将眼光放的更长远,不要为了一次奖学金、一项荣誉、一次活动的不满而丧失了自己的斗志,降低了自己的人生追求;相信海大水院,从这里走出的学生到哪儿都很厉害;相信自己,努力做一个有方向、有目标的人;相信天道酬勤,功到自然成,只有努力才能让自己变得优秀。

大一的,切记勿迷茫,审视后树立四年目标;

大二的,切记勿偏激,平衡中发展自身素养;

大三的,切记勿松懈,忙碌时总结成功失败;

大四的,切记勿极端,厚积薄发彰显真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