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海大情、五年奋斗路、五年感与悟-2010级水产养殖博士远洋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8-18浏览次数:206

 

远洋,男,汉族,中共党员,2010级水产养殖博士,担任2010级水产博士班党支部书记。五年海大研究生学习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中文核心论文1篇;2011年、2012年两次荣获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以及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2012年荣获首届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奖学金,荣获2012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2013届校级和省级优秀毕业生。通过福建引进名校优秀毕业生计划选拔,现任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担任科技副县长。

 

当水产馆前的白玉兰第五次绽放,当美丽的樱花第五次将校园点缀一新,当上百年的法桐第五次长满了翠绿的树叶,我知道是时候要和学习生活了五年之久的海大说声再见了。在临近毕业之际,心中有太多的话要对母校——海大倾诉,心中满满的都是感恩。

在这即将离别之际,想将自己总结的五年海大奋斗路点滴感悟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师弟师妹在海大的学习生活有一些帮助。

下面将从五年研究生学习生活感悟和我的求职感悟两个方面来谈:

一、研究生学习生活的感悟

回首我五年自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研究生学习之路,我感悟颇多,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六点:谦虚、勤思、善问、认真、高效和激情。

谦虚

谦虚是一种做人的态度,一种低调的人生价值观。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做人要保持谦虚是不应该忘记的。在学习生活中我们遇到了许多人,我们以谦虚的态度对待别人,对别人也是一种尊重,同时也会换来别人的尊重。对师长谦虚,对同学和师弟师妹同样也要谦虚,这样才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口碑。

勤思

在平时学习中,无论是读文献还是做实验都需要勤思,多总结、多积累、多思考,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关于做实验和读文献我各举一个例子:先说一个做实验室的例子。记得硕士研究生一年级时,我的第一个研究题目是开发大竹蛏的微卫星标记。当时的我对于自己所要做的东西一窍不通,虽然有学长的指导,但是整个课题做下来走了不少弯路,整整用了半年的时间才做完。在这之后,我对整个实验过程中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思考。接下来的开发长竹蛏微卫星标记的实验我只用了3个月,之后开发缢蛏微卫星标记的实验则仅仅用了1个月的时间。再说一个读文献的例子。进入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我在阅读英文文献中发现缢蛏的分类存在很大的争议,这个争议一直没用被解决。根据这个焦点问题,我认真思考并为此设计了一个实验支持了缢蛏应划分到竹蛏总科而非樱蛤总科的观点,这一研究成果也发表在影响因子4.0以上的SCI刊物上。

善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果我们在长时间思考仍然没有结果,就应当主动去问别人,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而这个“师”可能是我们的老师、师兄师姐,也可能是师弟师妹,还可能是国内外的专家。我曾经在做科研中遇到一些无法攻克的难题,而周围又没有人懂,我就鼓起勇气通过发邮件的形式向国外的专家咨询,没想到对方很热情的在很短的时间内回复了我,帮了我学习上的大忙。后来我还以这种方式向很多人咨询了自己学术上遇到的难题,现在想来对自己的帮助真的很大。

认真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当一件难事遇到认真,也会变得不是那么难了。特别是对待一个个细节问题更是要认真,我的导师常常教导我们:细节决定成败。在英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缺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将军;损了一位将军,丢了一次战斗;丢了一次战斗,输了一次战役;输了一次战役,毁了一个王朝。想来对这个故事,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无须赘述。可见,不注意细节,有可能无以成大事。在实验中,每一步实验的细节操作都不应忽视,看似不起眼的1度的温度改变、1微升体积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最终实验结果的失败。

激情

不管是在做学问还是在做事上,我们都应当保持20多岁年轻人的激情。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乏一种激情,特别是广大研究生同学。如果说有一半研究生还可能对做学问还存在一点激情,但对做事、对参加集体活动、对社会活动有激情的研究生可谓少之又少。大家潜意识里会认为,似乎参加这类活动有损研究生范儿,那些应该是本科生的事情,对研究生而言已无关紧要。其实不然。我们的学生生活总会结束,当我们踏入社会的那一刻可能会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这正是由于我们缺乏有效的社会实践经验和组织、协调、与人沟通的能力,而这一切正需要我们在学生时代满怀激情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集体活动去获得。回首这五年的研究生时光可谓非常充实和忙碌。担任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部长,组织了“星级实验室”评比等活动;参加全运会志愿服务,并荣获优秀志愿者称号;参加学院羽毛球比赛,第二轮惨遭淘汰;参加全校摄影大赛,荣获三等奖;参加第二届海大研究生学术论坛,荣获一等奖;担任大家都不愿干、觉得耽误时间而且出力不讨好的党支部书记,天天为同学们的事情忙碌,常常每天打无数个电话,回复大家的各种问题,不厌其烦的奔波于团委和实验室之间,等等等等。回首五年的忙和累,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正是在这种忙碌中,我体会了更多的责任,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我结识了更多的老师和同学,让我五年的研究生生活不再单调,不仅仅是做实验和看文献。

高效

高效是一种比勤奋更高的境界。而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一学习上的法宝。有许多同学在学习道路上非常勤奋,但并没有取得自己想要的成绩,这正是因为他们仅仅只有勤奋而没有高效,结果事倍功半。有许多同学抱怨看文献、做实验、写论文的时间不够用,觉得自己已经忙的焦头烂额了,但还是没有理顺头绪。有同学做实验时听着MP3、边看电影边看文献、边写论文边想着今晚去哪里玩、出去玩的时候又想着自己还有个实验没有做……。其实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要我们提高效率、合理安排时间,真正做到学就是学,玩就是玩,事半功倍便是有可能的,我想发67篇文章同时还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不是难事。

二、求职感悟

回想我的求职之路虽然中间有一个小小的插曲,但整体还算是比较平坦。在提前一年就完成了我的博士论文全部实验之后,我便开始考虑自己将来的工作问题。最初的打算是在青岛找一个科研单位工作,过一段安稳的生活这一想法直到福建省委组织部的引进名校优秀毕业生计划公布后彻底改变了。

在福建省委组织部引进名校优秀毕业生计划的整个选拔过程中,在笔试和政审环节让我感受到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对我们应聘的岗位有深刻地了解,提前做好功课。在笔试和政审环节中要充分表达出自己能为单位做什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让用人单位感觉到你积极应聘的强烈意愿,从而感觉所招聘岗位非你莫属。面试环节更加让我印象深刻,采用的是选拔领导干部常用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第一次参加这种形式的面试让我很紧张,再加上同一个小组的竞争者是5位清华大学的博士,紧张心情不言而喻。整个面试下来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清华博士同学知识面的广度。我们的面试题目是关于城镇化建设问题,而我们面试小组所有人都不是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但清华同学对待这一个中国社会现阶段遇到的重要问题却可以应对从容。从城乡二元经济改革再到产业支撑,从政府职能转变到关注民生,他们似乎驾轻就熟,都能侃侃而谈。我想这正是他们在平时除学业之外,通过多阅读专著、多关注新闻所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而我们在这方面便欠缺不少,平时仅仅专注所学领域的知识,没有很好的拓宽自己的视野,缺乏与其他专业领域同学的了解和沟通。

……

 

再见了,美丽的青岛,下一站,福建!既然决定了就不后悔,向着梦想扬帆起航!也许前方的路途风大浪高、困难重重,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坚持,一定可以看到风雨后那道美丽彩虹。

最后,在这临别之际,衷心地祝福广大同学们前程似锦;祝福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福海大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