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卓懿,男,汉族,共青团员,水产养殖学专业2009级本科生,曾担任勤工助学指导中心项目部部长,班级宣传委员,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三角褐指藻的低温保存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所在班级总人数39,大一素质测评排名34,大二33,大三19,目前已获得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录取资格,最终排名第二。属典型的后来居上者。
四年前我们还是天真烂漫的少年,无忧无虑,犯得起错耍得起性子;四年后我们已经褪去稚气,“身不由己”了。毕业前夕写下此文,分享大学的经历,如果能对学弟学妹们有一丝帮助那便是极好了,顺便纪念一下自己“终将逝去的青春”。 定位 当我从两千公里外飞来这个陌生的城市的时候,映入脑海的第一个词就是:落差。青岛并没有想象中的繁华,晚上的时候,甚至有点昏暗,不知多少次白天走熟的路到了晚上还要靠手机地图带路。青岛的方言也不像想象中的北方普通话那样容易听懂,以至于无数次问路都让我头疼。沟通和适应成为了生活的主题。不过随后的生活是欢乐和轻松的。十五天的军训,大学的第一个中秋节和同学去海边喝酒赏月,第一次参加社团面试。 经历了高三,我不想给自己太多压力,所以选课的时候没有限选也没有体育,就连“大机”也没选。空余时间往学校周边走走,到图书馆看看书,在助学中心值班,生活还算惬意。很快到了期末,同学们复习都很拼命,那时候我还没有领会突击的精髓所在,结果非常不好,挂科,成绩也位列班末。尽管对我的打击很大,但在同学面前我还是故作淡定,悄悄地在思考自己的未来。听说养殖专业出来做个技术员也不错,不需要看成绩也不需要很高的要求,把专业知识学好努力干活就行了。这应该就是我对自己的第一个定位。那时我只希望做一个平凡的人,也可以说是“拒绝平庸”的行动吧。其实平凡和平庸不是特别好区分,这里我指的平凡不是一般的普通,而是努力而认真的生活态度,不高傲,不虚饰;平庸指的是拖沓和懒散,没有目标无所事事。 大学和中学最大的区别就是:中学生活目标只有一个,大学的选择可以说是无数的。有人致力于社团活动,在学生中已经小有名头;有人致力于学习,奖学金已经积累了上万;有人将爱好发展成事业,在比赛中屡屡夺冠;有人依旧平凡,做着大多数人做的事。大二的我就是最后一种,等着毕业,然后找一份薪水还不错的工作。生活和温水煮青蛙略为相似,不知不觉我开始成为了及格万岁的人,没有什么特别的追求。因为成绩的关系,几乎所有评奖评优,党员先进分子都与我无关。不知道是习惯了中学的光环还是自尊心在作怪,每当这时候,我总是非常尴尬,平时和同学相处也没什么底气。难道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不是的。我开始关注就业:做养殖工人?比我能干的高中生、专科生比比皆是;做销售?表面上赚钱的人很多,但被埋没的人就更多了。进饲料外企?我自身貌似也没有什么竞争力。转行或者创业?没有勇气也没有本钱。这个时候的我是迷惘的。 有同学问过我,为什么大三时忽然准备考研。其实原因很简单,现在我国养殖产业已经形成规模,想像二三十年前那样自己包一块海来养殖发财是很难的,如果想在企业中谋求一席之地靠的是什么?是技术,是知识。本科生学到的知识与给我们授课老师的学识相比,说是九牛一毛都算多的。考研只是一个踏板,我希望借研究生三年的时间更加充实自己,有可能继续读博,甚至投身学术。如果说大一心态是满足现状的话,现在我的改变就是变得“贪婪”。 实践 如果有人问我大学做的最正确的选择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加入了勤工助学指导中心。“中心”早在2001年就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我在里面的工作主要是为同学们介绍兼职和家教,除了每周四小时在中心值班外有时候还要带着同学外出签协议,见识各种各样的人和场面。还记得我接到的第一份项目是师傅赵春黎学姐给的,当时是刚进中心不久,学姐也比较忙没时间亲自指导,我对工作流程也不是特别熟悉,就一边自己摸索着一边电话请教师傅把项目顺利完成了。她没能像其他师傅那样事事跟进,是她教会我在大学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独立。虽然中心的规模不大,在我加入的时候只有21人,但是在里面能找到一种“家”的感觉。“中心人”的感情是纯洁无私的,大家相互帮助照顾不计回报,不论什么时候回到“中心”办公室,我都能找到一种归属感,能找到一片宁静。“中心”是个分享欢乐的地方,更是一个奋斗的地方:第一次演讲,第一次组织培训,内审员资格审核,赶制“三下乡”答辩文稿和PPT、网页制作、期末复习、考研等很多事情都留有“中心”办公室的印记。三年了,友谊、知识、能力、阅历……“中心”给我的实在是太多太多。 关于“国创”,我想我是一个幸运儿。生化课间我的舍友兼班长王志伟告诉我,秦岩学长领导的SRDP小组缺人,我立马就报名参加了。加入了之后我才知道课题是“三角褐指藻的低温保存技术研究”,此时实验已经进入SRDP阶段的后期,正在准备申报“国创”。我就以“插班生”的身份加入了团队。多亏了几位学长教我称量、离心、计数、配制培养基、保种、仪器的使用,我才能迅速地上手。后来学长们毕业,我就接手把项目做完。虽然后来我成了项目负责人,但更多的工作是学长们完成的。这次实验经历对培养我的科研思维、锻炼实验技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它给我机会进入敏行馆接触到先进的实验仪器和博学的老师,让我对科研产生了兴趣,也为后面做出考研的决定埋下了伏笔。 考研 在分享考研心得之前,我觉得有必要讨论一下为什么要考研这个问题。读研深造是一个自我升值的过程,它的最终目的还是就业(这里的就业是包括成为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很多同学考研其实只是跟风随流,并没有弄清楚自己想要得到什么。我曾经在研究生自习室看见准备转专业的师姐,也曾经听一位师兄说研究生工作不好找还不如本科生直接出来做或者转行。中学同学聚会的时候,我的很多同学本科没毕业已经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有些进了国企待遇优厚;有的进银行,实习期间就已经完成了三千万的项目;有的进入华为这样的大企业做研发。他们在本科期间就已经有了丰富的实习经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明确的规划,并且专业大多是经济、工科,所以说不读研一样能找到好工作、读了研未必能找到好工作。我们生物专业本科出来是不好找工作的,就像水产养殖,当工人比不上专科生能干,当管理没经验没技术,做销售也只是吃青春饭。我的看法是,如果不打算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就不要考本专业的研究生,如果准备转专业读研那一定要确定自己对那个领域有充分的了解和浓厚的兴趣,否则读了也是白搭,将来找工作一样会陷入迷惘,考本专业同理。如果想为祖国养殖事业做贡献,那跟着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的老师们潜心学问才是王道。 考研就像长跑,不像期末考试可以突击,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是至理。考研需要“潜其心,观天下微妙之理”,考前多流汗考时少丢分,多和研友交流能事半功倍;考研最需要的是一颗坚韧的心。还记得去年十一假期,宿舍只有我一个人,新教不开门,每天和朋友在“中心”自习时间超过十小时,两人一天说的话估计都不到一百个字,四天后见到舍友回来说话都结巴了,但那几天效率也非常高,把红皮有机书“啃”了半本。另一件事是发生在考场,倒数第二门考试是我的长项化学,由于心理压力大,连着填错了三道大题, 其实考研并没有法门,只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哪怕最后结果不如人意,至少它让我们变得更加积极、坚毅和成熟。 结语 无需害怕做一个平凡的人,勇敢地迈出第一步,笃定地前行。我们要做的只是拒绝平庸,因为说不定前行路上的哪一处风景,哪个人会把我们指引上攀登人生高峰的道路。关于选择,关于未来,每个人都是无法复制的,自己的路终究要自己去走。希望每个人都能走出自己的精彩! 感谢水产学院的老师们,授我知识、教我做人;感谢09养殖2班的所有同学四年来带来的欢乐;感谢亲爱的舍友亲人般的照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