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毕业了,回顾自己走过来的半年。收获有些,感慨很多。在求职的过程中既有收获的喜悦,亦有选择的犹豫,还有在路上的充实感,总得来说,我的求职经历是一段三部曲,从开始的彷徨,至接下来的呐喊,再到有付出、有收获的回想。想来这一段经历不仅仅是在求职,更是人生的一段体会。 第一阶段:彷徨 我的求职路是从2012年的春节开始的,那时的心情用彷徨来描述是一点也不为过的。那时的我心里面充满了各种的情绪:焦虑、迷茫、恐惧、失落,也有一点点的自信,这种交织在一起的情绪,或许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够真正体会得到。造成这种情绪的原因,既有外部的,也有自身的。因为本科毕业后留校做了两年的专职辅导员工作的缘故,较之以前的不管是初中的、高中的、还是大学的同学工作都要晚一些。这种情况自然的使自己背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给自己的自信心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或许这种冲击来自于对自己工作的期盼与对工作前景的不容乐观之间的矛盾;同时,这种消极的情绪也来自于总想实现自己的价值与没有得到同学、朋友、家人以及周围各种人的认可的矛盾。这主要是因为感觉自己在之前的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事事都能够走在其他同学的前面,还是值得肯定的,而此时此刻,却落在了别人的后面(实际上可能并没有落在别人之后,或者说并没有完全的落在别人之后,只是心中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了一些而已)。我想这种心理可能和那些进入大学后又选择退学重新参加高考的学生的心理有相同之处。 然而现在想来,这种所谓的期盼的外在认可其实反映的恰是自己内心的一种对自我的期待,而焦虑与恐惧的情绪则是源自于对未来认识的模糊和不确定,因为我们不知道不久以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因而我们会感到恐惧,害怕因为现在做的不够好会对将来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好像人们对于无法预知的事情往往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向不好的一面来猜测,当然我并不认为这是心智不够成熟的表现,这或许是人性的一个特征吧。这种对自己的要求并不一定是不对的或者是不好的,我也认为它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然而这种要求以及其造成的消极心态需要我们来积极的面对和调整,使之能够对我们接下来的行动真正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为开学之后要面临毕业论文的提交、学术论文的发表,同时还要准备即将来临的各种考试和面试以及其他各种事情,所以在寒假里所面临的事情还是很多的。对于这一点,每个人的情况可能是不一样的,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一时期,大家都不会轻松,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这一时刻距离毕业还会有一段时间,每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都不会轻易的把自己给交代出去,因而,没有落实工作的同学会为落实工作而奔忙,而已经有意向的同学也不会拘泥于此,会为更理想的职位继续努力,当然后者骑马找马型,会相对轻松一些。这样一来,所有的同学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因为压力的存在而产生不良的情绪,或许这也是毕业综合症产生的原因之一吧。回想半年前的我们,都会有消极情绪的产生,而当我们只看到自身的消极,并用这种消极与别人积极的一面比较的时候,就会使得自己这种消极的情绪更加严重,如果调整不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我认为,在求职之初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善于发现自己长处,坚定信心,对于接下来的行动将十分有帮助。 第二阶段:呐喊 经过了一个寒假的悲观情绪,终于在沉默中感到一点点要爆发的勇气,不知道哪来的一种疯狂地勇气。于是便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可以工作的机会,有来自网络的,有各种招聘会的,还有同学、家人、亲戚朋友提供的,等等。这一阶段,参加各种的招聘会,不管是什么样的工作,也没有很多的考虑待遇、社会地位、个人发展这样的事情,只要招聘信息上没明确说明不招收硕士或者我们所学的专业,就全力以赴积极应聘。以至于在参加招聘会面试的时候,更多的被问及的问题是“你为什么不去某某单位?”“你到我们这里来是不是为了先找个落脚的地?”……而这些企业在收到简历以后也往往没有给出下文。可它们却是我自认为能够满足其要求并且胜任的。这让我渐渐的感觉到了两个问题:首先是对于找什么样的工作是需要事先定位好的,这种定位体现了一个人在求职心态上的成熟,不仅仅是自己的需要,也是用人单位所关注的。也就是说,如果一名硕士应聘招收专科生的工作岗位,往往也是没有结果的。其次,用人单位对某一类人才如本科、专科、研究生的需要是有目的性的,他们通常不会轻易打破界限的,因此我们求职也应遵守这样的需求界限。 但是,这样的求职经历也可以当做自己锻炼实践经历的一次机会,不必过于关心结果,因为其实根本就没有结果。不过虽然没有结果,对自己却是一种鼓励,因为我认识到,我是一名硕士,用人单位对我有更高的认识和期待。 接下来的事情确有点呐喊的意思,因为从此后的一段时间的求职经历充满了我被用人单位录用的喜悦,同时还有对自己的肯定和收获的满足感。当然这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和足够的勇气的。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我参加了江苏省、山东省、天津市的公务员考试以及几个企业的选拔面试,每一次的经历都让我记忆尤深。 江苏省的公务员考试是在2012年3月11日进行的。因为要到南京、徐州或者其他的某一城市参加考试,与很多同学一样,我也犹豫过路费、住宿费、餐费等的投入是不是值得的问题,但既然选择了就不要考虑太多,于是毅然决然的登上南下的列车。登上列车的那一瞬间,我发现,车上满是南下赶考的学生,这让我感觉到,其实我并不孤单。当我背着书包,走在赶考的路上,心里面充满了一种为自己而奋斗的激情,我感觉到我是一个看得到、摸得着的我,很亲切,在路上的感觉挺好。这样的感受也伴随了我在之后赴天津、日照、胶南等地的考试。 江苏省的笔试成绩我是第三名,若想获得最后的成功还需要PK掉前面的两个竞争对手。按照先前对公务员招考模式的认识,我认为自己希望不大。然而事实告诉我,在竞争中,什么样的事情都是可能发生的,只要我们放下包袱勇敢去做就好。最后的结果是我PK掉了前面两个竞争对手,甚至有一个对手具有工作经验。或许有些同学会因为之前笔试的成功而放松对面试的警惕性,其实这样是不妥的,事实上,笔试和面试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所以十分有必要认真对待。这次的成功让我信心大增,先前不良的情绪也在一点点转化,我相信也是这件事情的成功带给我的信心让我在之后的求职中越战越勇。遗憾的是,天津市与江苏省的公务员面试时间冲突,我不得不放弃天津市的面试,如果不是这样,我相信最后的结果还真不一定会是什么样子。 我慢慢的开始享受求职的经历,不仅仅是单纯的到用人单位笔试、面试的经历。在路上的时候能够遇见各种各样的事情,能够遇见不同经历、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人,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也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或许这也是对社会生活的初步了解吧。在路上的时候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也让我感受到了自由的滋味,这是在校园生活中不能够充分体会到的一种感觉。我认为,我们不必将自己固定在某一个区域中,走出去,感受不同文化、不同环境带来的新鲜感会使我们更有动力,也更有激情。 在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同时,我也没有放松相关企业的应聘:经过三次面试进入青岛海洋科技馆,经过一次笔试和四次面试进入民生银行青岛分行渔业部。每一次的应聘,都对自己是一次洗礼。每一次洗礼以及其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求职寻求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寻求的也是自我。就我个人而言,在求职之前,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样的东西对我最重要,而通过一次次的选择和思考,我认识到,金钱对我不是最重要的事情,社会认可对我也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对亲人的感情和他们对我的需求才是我所看重的,毕竟我不能单单的生活在我自己的世界中,生活中还需要肩负一定的责任。因此,最终我将所收获的一些外界普遍看好的职位拒绝掉,选择回故乡发展。当然,每个人的经历和想法都会有所差别,最后的决定因人而异,不存在对与错,只要做出选择,就是正确的。我们只需要向前看,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情,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来承担,有很多看似无法解决的矛盾其实仍然存在解决的机会。 第三阶段:朝花夕拾 求职的过程其实并不存在起跑线或者说从什么时候起跑更合适的问题,实际情况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更甚一点说,上大学之初我们其实就要为未来毕业后的就业做准备。或许大二、大三或者研一、研二的时候参加几次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或者参加企业的面试和兼职实习应该更为有益。当然这也有态度差别,消极的也只是仅仅给自己一个交代,而认真对待则可能对大家的帮助会更大一些。 每一次的起步伴随的都是迈出脚步的勇气、积极备战的心态和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的准备,而这每一点都是求职中不能缺失的。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寻求、尝试,最终收获的是对自己的信心,是求职中享受的快乐。比如心态上,除了克服消极情绪,认真面对求职现状,不能或缺的是对自己和对成功的信心。每一次的起步,都需要安排好相关的时间表,按照既定的计划完成每一阶段的工作,在完成每一个阶段性任务的过程中,也会让我们充满成就感,提升自信心。而只有当我们认真的对待、认真的准备了,我们才不会为其他我们所不能控制的事情所遗憾,而能力所不能及之处也才不会成为我们懊恼和遗憾的理由,因为,我们尽力而为过。只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就好。 当然,认真的准备可不是一句泛泛的空话,准备的东西着实需要很多。刨除之前所说过的心态和情绪的准备之外,还有很多内在和外在的东西是求职必备的。内在的大概包括对自己的自律精神、对相关礼仪的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生涯规划的归纳等。礼仪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需要注意的是要符合主流的商务礼仪要求,而绝非以我们自身的喜爱好恶作为判断的标准,这些需要我们提前了解和熟知并做相应准备。我们的一举一动要符合所扮演的角色的要求,让我们看起来能够符合政府工作人员或者企业相关人士的基本要求,从而增加应聘成功的砝码。良好的逻辑性在职业生涯中是不能缺少的,因而在应聘的过程中也应该使它得到充分的显现。生涯方面的总结和归纳对于清晰的认识到自己适合的方向以及自身能够适应这一方向的优点也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准备一份正式的简历,这上面既要体现自己的特色并包含足够的信息,又要努力呈现出上述做事的认真或者成熟这类特点。这样的特点仅靠在面试前三两天来培养难度是比较大的,还是需要在平时多加训练,当然这种训练并不一定是针对面试题目的训练,平日里对具体事务的处理也是锻炼的良好机会。 内在的条件准备的同时,外在的准备也挺重要,比如对自己行程的安排等。求职的路十分有趣,因为在这样的路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变数,即使各方面准备很充分,也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不经意而导致结果的改变。还是前面所谈到的江苏省的面试,我是第三名,在回复确认的时候知道了第二名没有按时确认,同时也在头天晚上查到了第一名的分数,知道差距并不大,于是心里面就有了底,信心也为之增强。不管怎样,总是提前知道了竞争对手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吧。结果前面已说,如我所愿,我得到了第一名。因此说,外在的准备也十分必要,当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好的时候,心里面的小得意也会让成就感得到很大的满足,这也随之能够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优化自己的情绪,而这一些在相当程度上是能够帮助求职的。我想,其实很多时候,正是因为细节决定了求职结果的方向。 此时此刻,虽然已经签约,可我仍然还在求职的路上,目前还面临青岛市事业单位的招聘面试和山东省事业单位招聘的面试。想想这些,其实结果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结语: 我很庆幸自己在本科读书期间做过相关的学生工作,参加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而在本科毕业后又专职从事了两年的学生管理工作,这些经历其实在我生命里面已经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也为我的求职之路提供了潜移默化的帮助。可是在求职之前,我真的没有意识到,所从事的这些工作能够给我这样的帮助。因此,我真的希望师弟师妹们能够在大学有限的时光里,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进行与人交流的活动,它们真的能够提供我们所需要的帮助,可以让我们充满收获的幸福感和曾经经历过的庆幸感。 人生的路其实真的很长。半年来、或者说两年来的经历告诉我,我们每个人其实一直都在为自己划一个圆,我们每个人的圆的形状可能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圆的半径。所谓圆的半径,我认为就是每个人的因为不同的经历而所具备的能力,而赋予了能力的圆的半径也就是我们职业生涯的范围,越大的能力半径,就会带给我们更宽阔的视野和更美妙的生活体验。我们都是时代青年,我们所拥有的财富是热情和活力,努力的扩展我们的能力,你将发现其实生活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不是吗?我们都是水产人,不要妄自菲薄,工作好不好找,不取决于专业,我们切不可为此而发愁、怨愤。其实求职不仅仅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朋友们,准备好,一切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