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学院 王巧晗,女,中共党员。于2008年7月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水产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同年担任2008级水产养殖2班的班主任。四年来,她始终以做好一名教师、一名好班主任为目标,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勤奋耕耘,得到了领导、同事和广大同学的充分肯定和好评。特别是在做班主任的工作中,她积极与学生交流,关爱、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在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特别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在王老师的带领下,08级水产养殖2班形成了团结、勤奋、创新、务实的班风。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为了能使自己的管理更富有科学性和针对性,王老师主动向学院老班主任请教、学习,同时注重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的班级管理经验。根据学生在大学中所处的不同阶段,王老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法:大一时主要进行大学生活的适应和专业思想的树立的教育;大二和大三开展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大四第一学期开展了择业观的教育。目前是她所带班级的最后一个学期,主要开展职前教育,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和适应职场环境。担任班主任之初,面对40名刚刚从高中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王老师在班级内开展了“什么是大学?大学生活如何度过?”的主题班会,通过这次班会:(一)帮助同学们分析了高中生活和大学生活的异同点,让学生自己总结理想和现实中大学生活的差异,并归纳同学们不能适应大学生活的原因,针对实际情况师生共同提出减缓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二)向同学们介绍了水产养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对同学们的修课要求给予了指导;(三)除此之外,王老师还向同学们介绍了水产学院的历史和水产养殖专业的发展历程。这次班会不但增强了学生们尽快适应和把握大学生活的信心,同时也稳定了学生们的专业思想。在协助团委开展“青春梦想档案”建立的活动中,王老师认真引导同学,帮助同学勾画他们美好的大学生活,让梦想的种子在同学们的心中生根发芽。通过“我的青春谁做主”等主题班会,引导学生确立积极人生态度。在学生进入大学四年级的时候,结合院团委的工作,邀请名师对学生进行人生和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就业观。
二、强化班级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班级学风和班风建设
在班级管理上,王老师始终主张用民主集中的方式解决班级管理的问题。每年一度的班干部换届选举,为同学们搭建了展示自我风采、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的平台,大多数同学通过这个平台得到了锻炼,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每一届班干部都能在王老师的带领下将班级建设的团结进取、温暖和谐。对班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王老师能够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几年来的努力,同学们的成长很快,既学会了怎么去做好工作,又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曾任水产学院水产养殖本科生党支部书记、班级团支部书记的王桂明同学回顾她的干部经历时说到:“作为班干部服务于同学的经历既丰富了我的成长,又成就了我的未来。同时培养了我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王老师紧跟学院加强学风建设的脚步,每学期都召开至少两次班会来进行考风考纪的宣传,班级也因此实现了连续4年无作弊违纪现象的良好成绩。针对同学们在考试前普遍出现的焦虑、紧张等现象,她积极进行关心和开导,帮助同学们树立自信心,以最积极的心态,最自信的状态迎接每一次考试。另外,王老师在对待学生学习成绩上采取了分层次管理的办法,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鼓励他们继续保持优势,并要求他们在不影响自己学习成绩的情况下尽量帮助学习差的同学;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要求他们拿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针对个人的不同情况逐渐改善学习方法;最难得的是,王老师没有忘记学习较差的同学。由于地区差异,班里有几名同学最初学习成绩不理想,尤其是高等微积分、化学和英语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十分吃力。针对这些情况,王老师逐个同这些同学谈心,帮助他们分析成绩不好的原因,同时打消他们的自卑心理,转变思想,使他们树立信心,并在班级内形成了以学习委员为核心的学习帮扶小组,对这些同学进行指导和帮助,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从海南来读书的韦海明同学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语言的关系,第一学期在学习成绩上亮了红灯,在王老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成绩逐年提高,由原来的名次倒数一跃为班级的第五名,如今韦海明同学已获得了免试攻读水产学院渔业专业硕士的资格。
在帮助落后同学的同时,王老师还不忘注重发挥优秀学生典型的作用,四年来,班级涌现出很多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其中有作为2011级和2010级水产养殖2班的班级引导员的罗晓甜、王桂明同学;在学生会担任秘书长的孙磊同学;在各类竞赛中获奖的同学以及在各个学生社团担任主要学生干部的同学……这是一股充满朝气、乐观活泼、勇于挑战的力量,他们优秀的成绩一方面使得08水产养殖学2班这个集体星光闪耀,另一方面也为低年级班级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三、深入全面的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成长,和学生共同进步
王老师经常创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关爱、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们08年入校的那个夏天,她在炎炎烈日下去训练场看学生军训;去新生篮球赛的赛场和同学们一起为班级球队呐喊助威;每一次的班级活动,她都尽量参加并且积极主动的和大家互动……短短一个学期,她便和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王老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经常找他们谈心,平等对待,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2008年底,临近期末考试时,班上宋肖跃同学生病住院,远在山西的家人不能及时来青照顾,是王老师为他垫付了医药费,亲自下厨为宋肖跃增加营养。生活上,同学们有什么难处也愿意向王老师倾述。她常对学生说不但要成才,更要成人!刚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同学经历过高考的强压之后,很容易松懈,很多同学也因此开始排斥学习,甚至感觉学习无用。了解到这种情况,王老师及时召开班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大家讲了学习的重要性,并强调大学生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学生们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每逢期末,王老师都会亲自督促那些学习吃力的同学及早做好复习工作,并时常询问他们复习的进度,以保证每个人都不掉队。到大三下学期,面对未来,同学们一度陷入了迷茫:读研还是工作?保研还是考外校?三年学习经历跟三年工作经验哪个更重要?这些问题困扰着大家。王老师及时了解到班级同学的动态,为他们答疑解惑,谆谆教导,指引方向,召开“考研VS工作”的主题班会,书写青春梦想档案,以各种方式帮学生确定自己的目标,让他们重拾梦想,扬帆起航。作为班主任,王老师积极与学生交流,聆听他们的心声,抚慰受伤的心灵,疏导郁闭的心渠,真诚地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同学们都把她如姐姐般看待。一个鼓励的微笑,一记肩膀上善意的轻拍,一次心与心的谈话,这种真挚的情感交流,始终贯穿于王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当中。
四、密切联系家长,形成学校与家庭的合力
大学生的教育以学校的教育为主,但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离不开家长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对那些远离父母异地求学的学生。王老师通过电话、邮件,定期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向家长提出合适而又切实可行的要求。王老师让家长们认识到学校和老师为了他们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付出的努力和良苦用心,获得了家长的理解、认同与支持;同时也让家长们认识到孩子虽然已经上大学,但依然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和培养,使得家长能够自觉地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工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实践证明,家——校沟通,增进了彼此间的信任、了解,并就许多方面达成了共识,形成学校与家庭的合力,更加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也对班级工作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
学生们从稚嫩走向成熟,一步步的成长,他们挥洒汗水,为梦想努力;他们勇敢面对挫折,坚强的走过;他们携手并进,团结一心……回首四年的班主任生活,看到学生们快乐和健康的成长,她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幸福。这是一场心与心的交流,是一次心与心的交融,更是一段心与心的故事,班主任工作也必将成为王巧晗老师一生难忘的宝贵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