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经风雨始见彩虹-2007级硕士王巍令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4-20浏览次数:294

  

    7年时间里,他从一个高职专科生考上本科生,而后又考取我校硕士研究生。今年6月份,他又过关斩将成功签约中国农业出版社……他一路走来,风雨不断,但也风景无限。他就是水产学院增殖养殖工程专业07级硕士研究生、曾在本报做过学生记者的王巍令。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记者与王巍令的交流没有从现在的大学生活说起,相反却是从他的高中说起,“因为那是我失败的开端,”王巍令笑着说,谈及当时的情景,他感慨万千。王巍令的小学、初中都是吃住在家里。在学校,王巍令与他的三姐做同桌,时时有人照顾,基本上是无忧无虑的。初中毕业,王巍令到了离家四十多里的县城读高中,而他姐姐也到了另外一所学校就读,紧张的学习生活、清淡的饮食,第一次出远门、离开亲人的庇佑,让王巍令生活上几乎不能自理。而班上有些孩子时常欺负他年小,这让他的学习和生活受到很大干扰,几乎崩溃。那年,他才十三岁。
  “之后,便是浑浑噩噩”,看得出,王巍令对高中三年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三年里,鼻炎、胃炎、肠炎、中耳炎等炎症接踵而至,他是在身体疾病的肆虐中度过了高中,这让他的学习一塌糊涂。直到2002年第一次高考,王巍令考了445分(当年山东省二本线是563分),意料之中。随后复读,复读的一年,王巍令的身体依然十分虚弱,但经历了第一年的“大风浪”,心情平静了很多,斗志也十分高涨,彼时,他觉得,不出意外的话,自己会比第一年强好多,这种心理暗示法还真有效,第二年高考他考了483分,比当年二本线486差3分。王巍令明白,以一个虚弱到几次都差点退学的身体,考到这个分数,已经是一个奇迹。因此他很知足。就这样,他来到了海大高职学院。

人该有点想象力

    2003年9月,王巍令跟一个同被海大录取的高中同学一起提大包小包来到了青岛,第一次见山、第一次观海、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见到20层以上的高楼……很多的第一次便由这天开始了,王巍令心中充满了兴奋,也有一丝丝的不安。
  上大学后,不管是心情还是生活节奏都要比高中时期“休闲”,加上高考之后在家休整了三个月,王巍令的身体也恢复了很多,种种客观条件给了他“补过”的机会。入学后,当班上很多同学仍然沉浸在考上大学的喜悦中时,他已经下决心要努力,要升本科,因为在他的眼里,高职不算纯正的大学。
  “这种想法或者动力其实更多的来自于我的家庭,”王巍令说,因为当时在他们姐弟四个中,他是唯一一个高职生,一旦他的身体条件允许了,自己便该向她们看齐,“这样才能对住父母对我期待的眼神”。决心归决心,真正努力起来也并非那么容易:英语高考69分;计算机从来没有摸过键盘,第一次上机课只开了显示器没开主机,等了几分钟还没反应……这让王巍令感到了差距。“社团、打工、恋爱、图书馆里的休闲书、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对我很有诱惑力,甚至一不小心就会忘了学习这一本职。还好,每当我抵挡不住诱惑想打两把够级或玩网络游戏的时候,我就想想家中的父母,想想他们为我的付出,对我的期待,想想他们有时候为了几块钱辛苦地干一天的体力活。”王巍令坦言,想想自己能来到海大多么不易,这样自己便能坚持下去。大学期间零星地打过工,但学习始终是摆在了首位。
  以后的日子比较平淡,也比较顺利。升本、考研、过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三四级……王巍令基本没有遇到障碍,“我没有什么特别,当然就我自己而言,能坚持下来,得益于高中的低谷生活,让我有一种幸福感,也让我明白:不要因为今天的一点小困难就去怀疑明天的美好。”人,是该有点想象力的。
  

真正的动力来自责任、爱和感动

    2007年,王巍令考上了硕士研究生,他四年前的“过”基本也补上了:王家姐弟四个都是研究生,这在四邻八乡一时传为美谈。“如果我还像大一一样,这时候的我似乎不用再努力,因为当年的目标都已经实现。好在经过了大学四年的成长,我改变了!”王巍令在欣喜之余,清醒地意识到,人生前进的真正动力不应来自与别人争什么或者比什么,而应该来自于责任感,来自于爱和感动。
  研究生生活,王巍令依旧在全力以赴过好每一天,跟以前不同的是,努力的功利性淡了很多,只是觉得自己该努力,他觉得《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说得对:好好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研一学年结束,王巍令的学习成绩学院第一名,读了二十多年的书,还真是头一回。尽管这一成绩作为一个筹码屡次出现在他以后的求职简历中,但是王巍令自己并不在乎,因为努力过了,尽心了,第一与倒数第一有什么区别吗?扪心无愧就够了。
  2009年11月,王巍令开始找工作。经过了几个月的寻寻觅觅,终于接到了中国农业出版社笔面试通知。去北京面试,王巍令跟他姐聊天,姐戏称他是“土老帽”,听到这个词儿,王巍令开心地笑了,因为他觉得这并不是什么贬义词。干吗非要等到“在都市的霓虹中迷失了才发现自己的脆弱”呢?土气又有什么不好,“本科农学,硕士农学,毕业去农业出版社,别说,我还真是个‘土老帽’,土老帽靠黄土的滋养走到了今天,也将在那份朴实、纯真中走到更远。”王巍令打趣道。
  “如果我们既能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知识、科技、思想,又能保留住自己生命中最纯真的东西多好?”王巍令动情地说,没事了想想家,想想父母,想想那个小村庄,想想已经不存在了的麦秆垛,想想浇灌庄稼地时隆隆的机器声和哗哗的流水声,想想那片养育了自己和姐妹们的黄土地……“这些便是我生命中最真挚的部分,也是我前进的不竭的动力。”说着说着,王巍令的眼睛里罩着一层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