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挑战生活,激情青春-记挑战杯创业大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3-14浏览次数:194

前言

春去秋来,中国海洋大学第八届“挑战杯”创业大赛在莘莘学子的殷切期盼中又一次拉开了帷幕。挑战杯”是一项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国内著名大学和新闻单位联合发起并组织的全国性大型赛事,今已发展为两项竞赛组成的“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这两项赛事隔年交替举办,今年恰逢举办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近几年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它借助风险投资的动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围绕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概念,以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包括企业概述、业务与业务展望、风险因素、投资回报与退出策略、组织管理、财务预测等方面内容的创业计划书,最终通过书面评审和公开答辩的方式评出获奖者。

该竞赛活动先于学校进行,成绩优异者可被推举到全省乃至全国参加竞赛。凡我校全日制在读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均可报名参赛。每个团队可由3-9人组成,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创业方案,并以作品申报书的形式进行申报。

今年上半年刚刚结束的中国海洋大学第七届“挑战杯”创业大赛的主题是“创新、创业、成才”,经过严格的筛选,我院共有三支队伍进入了校级比赛。他们分别是由秦岩带领的以基于一种新式绳式沉水海水养殖网箱的鲆鲽类养殖创业为项目的牧海创业团队和由殷效申带领的以盐藻及其相关产品的研发与销售为项目的腾跃创业团队以及蓝海卓越创业团队。我们分别对腾跃创业团队和牧海创业团队进行了采访。

第一篇  蓄势待发:痛并快乐着

挑战杯大赛的准备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需要非凡的耐心和毅力,别的工作不说,单是计划书的撰写就需要无数次的修改与完善,最终才能符合要求。基本上每个人在这方面都是新手,几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寻,每个团队做的都是不一样的项目,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准备过程的艰辛和漫长恐怕只有参与其中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得到。采访过程中,有一名队员感慨,“其实很多次,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真想要放弃的,可是一想到大家对我们的支持,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如果我们当时放弃了,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功了。”

经过了比赛的历练之后,三个团队的成员都颇有感触:腾跃创业团队的成员强调说在挑战杯创业大赛中由已申请专利的产品为创业基础的项目在比赛中占有较大的优势,如此一来,公司无需进行产权购买的资金投入,因此对社会大众有很大的吸引力,相比之下,他们的团队尽管是以潘克厚教授从盐藻中提取的盐藻素的专业技术为依托,但仍然没有因此而取得很大的优势。牧海之队的秦岩同学则提到了创业基础最好与本专业相关,只有这样才会更受老师们的青睐,也更有可能在比赛中走得更远,他们团队正是选择了与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养殖网箱作为创业的项目。

面对比赛,困难自然是是少不了的。从开始组队的陌生到最终的默契配合,这一路走来他们经历过多少艰辛!从组队到创业计划的构思到立项书的撰写再到最后的答辩,团队成员们经历了磨合期的艰难过渡和立项过程的努力坚持。团队成员都是来自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阅历让他们具有着不同的思维,但也由此引发了各种不便和冲突,这样一来,如何使大家发挥各自所长,达到团结一致就成为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团队精神真的太重要了,如果大家都只想着自己,那根们没法继续参加这个比赛!” 耿慧霞同学感慨道。然而最令秦岩同学头疼的却是计划数的财务分析部分,由于本身学的专业与这人毫无联系,所以根本无从下手,就只好求助于崂山校区的同学,可是又恰逢崂山那边同学有事,又不得不求助于外校同学,真可谓是一波三折。因此秦岩同学强调:“在组队时不要只从本专业找人,要尽可能的涵盖多个专业的成员,因为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的队伍才能提高小组的综合能力,使团队更具竞争力。”有困难有挫折并不要紧,重要的是在困难面前应该怎么做。面对提问,秦岩同学正色道“在面对困难时,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去逃避,而是应该考虑去乐观的面对,积极想办法把困难解决掉,我相信其实每个坚强的人都是这么想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在困难勉强的坚强使他们成功通过了水产学院的评审,成功晋级校级比赛,一展自己的梦想蓝图。

第二篇 百舸争流:厚积薄发,凤凰涅槃

在经过学院和学校的层层筛选之后,我院最终获得校级答辩资格的只有以殷效申为领队的腾跃创业团队,08级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耿慧霞同学在谈到答辩过程时说道,面对场下的专业评审团,自己几乎控制不住地紧张,幸好在项目展示过程中没出问题,然而在接下的评委提问的过程中,面对他们所提出的专业问题,他们就有点手足无措了。最终,腾跃创业团队的盐藻及其相关产品的研发与销售的项目在校级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并于最近又参加了中国济南2010大学生商业创意与创业计划竞赛。

第三篇  感恩:一路同行,师恩难忘

在谈及比赛经历时,大家都表示能在比赛中一路走来,与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十分不开的。为他们提供自己的专利,帮他们解答疑难问题,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以及告诫他们一些注意问题,恩师的叮咛无处不在,如三月的春风一样拂过心灵为他们注入了充足力量,使他们可以继续激情饱满前进。“如果没有老师的耐心指导,我们根本不可能完成比赛。我们真的应该很感谢为我们提供帮助的老师们。在这里我想对他们说一声谢谢!”秦岩同学发自内心的说着,对恩师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结语

为什么大学生挑战杯举办频率这么高却每届都有这么多学子踊跃参加呢?。因为大学而非高考才是人生中真正的十字路口,大学阶段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注重社会实践,而后者往往是大学生所应加强重视的方面。通过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可增加大学期间的收获和成就感,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为己创业,为校争光。大学生的创意成果在校期间就可能和企业对接成功,在校就可能捞到第一桶金。耿慧霞同学也谈到,参加这个活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赢得比赛,而是可以在参赛过程中,认识更多的朋友,增强与人交往与合作的精神。“通过参加挑战杯我们学到的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某一项技能而是更加了解怎么去创业,同时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团队精神,既锻炼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又扩大了知识面。”秦岩同学也坚定的说:“虽然我们没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但我们依然感到收获很大,我们的收获从准备阶段就开始了。付出是艰辛的,但他很值,如果有机会,我还会选择再为此全心的付出!”参加这个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还可以激发大学生创造和创新的能力,使大学生终身都建立起追求创造和创新的兴趣和信心,终身受益。

 

祝福你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把握生命里每一次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