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 -实验室介绍

建设理念与目标

1. 发展理念塑牧海情怀,拓创新思维,做产业文章。

2. 文化建设目标:强化创新意识、倡导协同发展、弘扬奉献精神,营造自由、学术、人文、合作的实验室氛围。

3. 人才培养目标:以人为本,着力培养以优秀研究生为主体的学术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打造由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科研骨干、一线水产实践技术专家组成的优秀创新团队。

4. 科技研发目标:侧重开展鱼类种业相关研究,促进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创建鱼类基因组学、遗传育种、发育与繁殖生理的理论创新体系,构建鱼类种质资源开发、品种改良与新品种培育的方法和技术创新体系。

5. 平台建设目标:以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核心,依托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建成学术交流、科技研发、人才培养、支撑产业、服务行业的综合性平台。



实验室简介

   

鱼类繁殖生理与种子工程实验室(Lab of Fish Breeding Physiology and Seed Engineering )始建于200210月,原名为鱼类生理与繁育实验室,隶属于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功能实验室之一。实验室现有教师8名,其中研究生导师5名,主要研究方向:鱼类内分泌与生殖调控、鱼类生理与繁育、鱼类功能基因与表观遗传学、鱼类基因组学与遗传育种。

20年来,实验室成员先后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近30项,其中包括国家参加“十三五”“863计划”课题2项、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国家“十三五”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项目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温海深现任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海鲈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通过这些课题的实施,实验室先后以鲆鲽鱼类、许氏平鲉、花鲈、鲟鱼、虹鳟等10余种鱼类为对象,侧重研究了这些鱼类的繁殖内分泌生理、功能基因、表观遗传学及养殖关键技术,在理论上为丰富鱼类繁殖生理学与遗传学内容,在实践上为鱼类人工繁殖、遗传育种及养殖技术的建立与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近20年来,实验室成员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0余篇,先后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2005年以来,本实验室毕业博士和硕士100余名,分别就职于农业农村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滨州职业学院,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广西海洋研究所,青岛市政府及其他省市相关部门;有20余名毕业生在通威集团、京东集团等工作。

先后有10余名研究生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美国奥本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美国马里兰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或进行博士生联合培养。研究生在读期间获得山东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新人奖、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三等奖、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以及学院和企业相关奖励等30余项。目前实验室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人员共30余名。

  



主体实验室位于水产馆1号楼

主体实验室125房间

实验室部分实验仪器

研究生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