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和引领我国海洋与远洋渔业的发展战略为目标,构建海洋、信息、生态、渔业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平台,开展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海洋渔业科学研究,培育渔业科学国际前沿研究领域的优秀学术团队,使本学科方向成为国家渔业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该研究中心以渔业海洋学为导向,聚焦从气候、海洋环境的变化到渔业资源变动的各个关键生态过程;突出多学科交叉研究,学科方向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鱼类生活史过程与环境

聚焦鱼类生活史(从出生到死亡以及繁殖)中各个关键过程的生物、生态、生理、种群等特征的变化以及对环境的响应。通过耳石微化学、分子生物学、稳定同位素等前沿研究方法,研究鱼类早期生活史、补充量变动机制以及洄游、分布、种群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渔业遥感与渔业信息系统

通过结合最新的GPS/北斗定位、AIS、卫星遥感及卫星通讯技术,开展渔船动态分析、船联网、夜间灯光渔船识别等研究;通过结合卫星遥感数据、数据同化和GIS等技术,开展渔情预报、渔场预测、渔业信息化和渔业大数据信息服务系统等研究,为实现渔业资源领域新一代信息化智能化提提供科技支撑。


(3)大洋和极地渔业资源

构建“远洋渔业连续观测”示范区。通过参与国家极地考察任务,致力于极地渔业资源的研究和调查,为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提供科技支撑,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4)全球气候变化与渔业生态系统动力学

主要通过生态系统的模拟,通过假设不同情景下,预测和评估海洋渔业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5)FIE

基于捕捞学、渔业资源生物学、进化生态学和数量遗传学等最新研究理念和方法,通过模型和实验生态学的方法,探究捕捞压力的作用时间与鱼类表型性状的可塑性(或不可逆性)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不同的捕捞策略对鱼类种群表型性状的影响,进一步验证捕捞是否是鱼类表型性状发生进化的重要推动力这一基本科学问题,最终为我国渔业管理提供全新的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