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际贸易的水产品多达6700万吨(鲜重当量),相当于全球捕捞和养殖水产品总量的38%左右。2018年出口总额为1640亿美元,占农产品(不含林产品)出口总额近11%,商品贸易总额的1%左右。 中国不仅是水产品生产大国,自2002年起还一直保持着水产品主要出口国的地位,自2011年起又成为以贸易额计算的第三大进口国。2019年最新估测结果表明,2019年中国出口额比2018年下滑了7%,由216亿美元降至200亿美元,可能受到了中美贸易冲突的影响。 自2004年起,挪威便保持着第二大出口国的地位,之后是自2014年起成为第三大出口国的越南。挪威船队的渔获物主要是小型中上层鱼类和鳕鱼等底层鱼,此外,挪威的鲑鳟鱼养殖业也在全球居首。近年来,全球鳕鱼和鲑鳟鱼价格高企,挪威的海产品出口业也创下了出口收入记录,2018年达到120亿美元的峰值,2019年略有下滑(-0.1%)。同时,越南继续保持近年来的稳定增长势头,主要得益于与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之间强有力的贸易联系,湄公河三角洲巴沙鱼养殖不断壮大,加工和再出口产业蓬勃发展。 因养殖虾产量陡增,印度自2017年起成为第四大出口国。然而,在2017年创下72亿美元的峰值记录后,由于对虾价格下挫,印度出口额在2018年下滑3%,2019年进一步下滑1%(至68亿美元)。在智利,大西洋鲑、银鲑和虹鳟养殖已经发展成为数十亿美元的现代产业,在全球水产养殖产量统计中仅次于挪威。受到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地鲑鱼需求强劲以及价格走高等因素的影响,智利的出口收入一直保持着增长态势。2018年,智利成为水产品第五大出口国,但2019年出口额下滑3%,为66亿美元。第六大出口国泰国自2012年起出口明显减少,主要是疫病暴发造成虾的产量下降,削弱了泰国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流量中的占比稳步提升,相较于发达国家增速更快,这种模式已经成为全球水产品市场发展的显著特征。2018年,发展中国家水产品出口额为880亿美元,水产品净出口收入(出口减进口)达到380亿美元,超过其他农产品(如肉类、烟草、稻米和糖类)的总和。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欧盟、美国和日本这三大主要市场在进口总量中一直占有主要份额。三大市场都高度依赖进口,以满足本国消费者需求;与其他国家相比,进口的都是价格较高的品种。1976年,欧盟、美国和日本进口额分别占全球总额的 33%、22%和21%。2018年,欧盟占比基本保持不变(34%),美国和日本的占比分别下滑至14%和9%。造成这些地区市场份额下滑的原因是很多新兴经济体更为强劲的需求增长,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 目前最可靠的测算认为,国际贸易中养殖产品约占贸易总量的1/4和贸易总额的1/3。若仅考虑供人类直接消费的水产品,养殖产品在总量和总额中的占比则分别为27%-29%以及 36%-38%。 自2013年起,从贸易额来看,鲑鳟鱼类就一直是最重要的贸易商品。2018年,鲑鱼类贸易额在水产品国际贸易总额中的占比约为19%。同期其他主要出口物种为虾和对虾,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约15%,随后为底层鱼(包括无须鳕、鳕鱼、黑线鳕、狭鳕等),占比为10%,以及金枪鱼(9%)。2018年,鱼粉在出口总额中的占比约为3%,鱼油为1%。很多量大价低品种在国家、区域和国际层面上也有大量贸易。 鲑鳟鱼类
鲑鱼,特别是养殖大西洋鲑,一直是备受青睐的海鲜产品,符合现代消费者偏好的发展趋势。鲑鱼在几乎所有区域都呈现强劲的需求势头,发达和发展中市场均是如此。从价值上看,鲑鱼已经成为最大的单一鱼类商品。养殖银鲑、虹鳟以及北太平洋的野生鲑鱼市场都在不断壮大,但大西洋鲑一直在出口收入中占最大份额。大西洋鲑养殖由挪威和智利主导,目前是全球利润最高、技术最发达的鱼类生产行业。在市场方面,该产业闻名于协调一致的国际营销策略和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受到产量增长的实际和监管限制,2018 年交易鲑鱼价格创下最高纪录,随后于2019年末和2020年初,价格再创新高。 虾
虾和对虾一直以来都是贸易量最大的水产品之一,主要产区分布在亚洲和拉丁美洲,主要市场为美国、欧盟和日本。然而,近年来,虾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不断下降,鲑鱼的贸易总额已经超过虾。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正越来越多地成为虾类出口商和经销商的重要目标,而传统发达市场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则十分有限。全球市场的绝大多数虾都来自于养殖部门,养殖虾也受到疫病暴发以及繁荣萧条周期往复带来的价格波动的影响。2018和2019年养殖丰收导致市场价格下挫,促使生产者做出保守规划。中国进口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经由越南等中间国的非法(和不报告)走私虾的行为进行了打击。中国的进口增长促进了出口收入增加,在厄瓜多尔尤为明显。 底层鱼和其他白肉鱼
全球白肉鱼市场竞争激烈,不同品种之间(包括野生和养殖)替代度较高。白肉鱼市场过去一直被鳕鱼和狭鳕垄断,但罗非鱼和鲇鱼类等养殖鱼类成功地提高了在全球水产品市场的份额,尤其是美国,近年来在中国表现也是如此。中国的罗非鱼产业在全球规模最大,但受到美国对罗非鱼征收进口关税和中国政府转变发展重点所造成的不利影响,预计未来的出口增长将会来自于印尼等其他亚洲生产国,以及不断壮大的拉丁美洲罗非鱼产业。越南的水产养殖产业蓬勃发展,国际贸易中的巴沙鱼几乎全部来自越南,但出口商越来越依赖于中国市场消化额外产能。2019年,野生海洋底层鱼的供应总量低于2018 年,造成鳕鱼等部分物种价格走高。中国加工成本不断提高,加工业逐步转向欧洲,这样也能降低面向欧洲市场的运输成本。 金枪鱼
大部分罐头类金枪鱼都面向美国和欧盟市场,而日本是新鲜和冷冻金枪鱼整鱼或鱼片的最大进口国。进口金枪鱼加工和再出口产业主要分布在中国、厄瓜多尔、菲律宾、西班牙和泰国。原材料来自于远洋金枪鱼捕捞船队的渔获,各区域的金枪鱼种群由区域渔业管理组织管理,渔获包括热带及亚热带纬度的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的多个物种。蓝鳍和大眼金枪鱼常用于制作生鱼片和寿司,而鲣鱼、长鳍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则用于罐头类产品或生产其他制备及保藏产品。罐装金枪鱼作为一种低价、可负担的鱼类食品,主要通过连锁超市销售。而随着日本料理在国际市场上流行开来,生鱼片和寿司瞄准了健康意识较强的消费者。2019年末,金枪鱼渔获物过剩,金枪鱼原材料交易价格下滑至历史低点,主要加工商因而出口收入减少,尽管价格在2020年初有所回升。 头足纲
头足纲类别包括章鱼、鱿鱼和墨鱼。中国和摩洛哥是章鱼渔获量最大的国家,而鱿鱼和墨鱼的主要供应国则包括中国、越南、秘鲁和印度。中国渔获量的很大一部分来自远洋船队捕捞。章鱼可作为多种菜肴(如夏威夷鱼沙拉poke,西班牙餐前小食tapas)的配料,广受当代消费者喜爱。鱿鱼更多见于餐厅菜单,也以冷冻包装的形式出现在超市中。随着重要的章鱼产业产量下降,近年来头足纲(特别是章鱼)的供应日渐稀少,需要出台更严格的管理制度。近年来,头足纲需求强劲,价格进一步走高。 双壳类
双壳类软体动物包括贻贝、蛤蜊、扇贝和牡蛎,大部分为养殖品种。中国是目前最大的双壳类生产国。随着全球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者认可产品的有益特性,双壳类产品需求不断增长。双壳类产品负责任养殖带来了积极的环境影响和显著的营养效益,在提供微量营养素方面的效果尤为引人注目。双壳类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刺激了各个区域双壳类养殖业的发展。 小型中上层鱼类以及鱼粉和鱼油
贸易量最大的小型中上层鱼类包括鲭鱼、鲱鱼、沙丁鱼和凤尾鱼。小型中上层渔业分布广泛,生产者和市场网络非常复杂。小型中上层鱼类种群经常跨越多个专属经济区,种群流动受气候条件影响大,因此配额谈判可能面临困难,供应波动十分常见,价格起伏较大。通常来看,较大品种用于人类消费,如鲭鱼、鲱鱼和沙丁鱼,较小品种则更多地被制成鱼粉或鱼油,主要用作水产养殖业的饲料,也用在畜牧业中。然而,包括秘鲁鳀在内的小型物种在可供人消费和制成营养补充剂方面的营销日益增加。部分西非国家鱼粉产量不断增加,多是面向出口。这种增长引发了粮食安全关切,因为可供人类消费的中上层鱼类越来越少,包括沙丁鱼和筛鲱。2018年中期以来,鱼粉价格不断下滑,但2019年末秘鲁鳀第二个捕捞季的提早结束以及原材料供应收紧,鱼粉价格趋势可能出现逆转。鱼油价格自 2018 年年中开始不断走高,预计还将进一步提升。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水产品】。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anghailiang@ouc.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