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类学术会议组织和参与情况
学术 交流 | 国际 会议 | 序号 | 报告题目 | 会议地点 | 会议日期 | 会议名称 | 报告人 | 报告类型 | |
1 |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China’s coastal fisheries | 上海 | 2019.04.08 | ICES-FAO-WGFTFB 2019年会议 | 张崇良 | 口头报告 | |||
2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Lab of Fisheries Ecosystem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FEMA) | 日本- 东京 | 2019.06.06-08 | 中国海洋大学-东京大学渔业资源学术研讨会 | 张崇良 | 口头报告 | |||
3 | Developing a new framework to incorporate prey abundance in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 | 青岛 | 2019.09.17-18 | 2019年鳌山论坛“现代海洋与水产生物技术论坛” | 薛莹 | 口头报告 | |||
4 | Optim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 habitat suitability modeling for mantis shrimp Oratosquilla oratoria in Haizhou Bay and adjacent waters | 青岛 | 2019.09.17-18 | 2019年鳌山论坛“现代海洋与水产生物技术论坛” | 张云雷 | 口头报告 | |||
5 | Are data-limited methods sustainable approaches? Management strategy evaluation of data-limited methods with a data-rich stock | 瑞典- 哥德堡 | 2019.09.09-14 | 2019年度ICES科学大会 | 孙铭 | 口头报告 | |||
6 | Developing a grid-based population simulation model to link conservation prioritization tools with tactical fisheries management | 瑞典- 哥德堡 | 2019.09.09-14 | 2019年度ICES科学大会 | 李韵洲 | 口头报告 | |||
7 | Fishery ecosystem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 海口 | 2019.10.16-18 | 第三届现代海洋(淡水)牧场国际学术研讨会 | 张崇良 | 口头报告 | |||
8 | Evaluating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artificial reefs construction in the coastal water of Shandong Peninsular, China | 美国-萨拉索塔 | 2019.11.10-14 | 第六届资源增殖与海洋牧场国际研讨会 | 张崇良 | 展板 | |||
9 | Comparison and optimization of sampling design for inshore fishery resources survey—Taking catch monitoring in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 湛江 | 2019.11.30-12.02 | 第二届海洋渔业监测与管理国际研讨会 | 任一平 | 口头报告 | |||
10 | Comparison and optimization of sampling design for inshore fishery resources survey—Taking the investiga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 in Shandong coastal waters as an example | 湛江 | 2019.11.30-12.02 | 第二届海洋渔业监测与管理国际研讨会 | 张崇良 | 口头报告 | |||
11 | Monitoring of marine protected areas: Who, when, and how? | 湛江 | 2019.11.30-12.02 | 第二届海洋渔业监测与管理国际研讨会 | 李韵洲 | 展板 | |||
12 | 渔业信息船数对海洋捕捞产量估计的影响 | 湛江 | 2019.11.30-12.02 | 第二届海洋渔业监测与管理国际研讨会 | 马亚宸 | 展板 | |||
国内 会议 | 1 | 季节性生长对生物学参考点估算的影响 | 南宁 | 2019.11.13-14 | 2019中国水产学会范蠡学术大会 | 刘逸文 | 口头报告 | ||
2 | 基于有限混合模型的山东近海口虾蛄群体体长结构分析 | 南宁 | 2019.11.13-14 | 2019中国水产学会范蠡学术大会 | 耿玉玲 | 口头报告 | |||
3 | 海州湾方氏云鳚群体生长参数的年际变化 | 南宁 | 2019.11.13-14 | 2019中国水产学会范蠡学术大会 | 王琨 | 口头报告 | |||
4 | 多种类分层随机调查中不同采样努力量分配方法的比较 | 南宁 | 2019.11.13-14 | 2019中国水产学会范蠡学术大会 | 张国晟 | 口头报告 | |||
5 | 海州湾鱼类群落功能多样性的时空变化 | 南宁 | 2019.11.13-14 | 2019中国水产学会范蠡学术大会 | 张晓妆 | 口头报告 | |||
6 | 海州湾渔业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研究进展 | 北京 | 2019.11.21-22 | 中国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科学大会 | 张崇良 | 口头报告 |
(二)国际与国内学术交流
1、国内组织的学术活动
(1)2019鳌山论坛“现代海洋与水产生物技术论坛”
2019年9月17日至18日,研究室薛莹教授和1名硕士研究生参加了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举行的鳌山论坛“现代海洋与水产生物技术论坛”。此次论坛由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和中国海洋大学共同主办,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美国马里兰大学联合承办。论坛为期两天,设置了专家报告专场和学生报告专场,来自中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3名专家和8名博士生在会议上分享科研成果,探讨学术问题,对接合作伙伴,谋求共同发展。该论坛旨在了解海洋生物技术和渔业领域的最新成果,探讨海洋生命科学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并达成共识,促进国际层面上的学术交流。此外,论坛重点对接了研究生的培训和交流项目,为国际上海洋科学领域青年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薛莹教授和张云雷博士生分别作了题为《Developing a new framework to incorporate prey abundance in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和《Optim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 habitat suitability modeling for mantis shrimp Oratosquilla oratoria in Haizhou Bay and adjacent waters》的口头汇报,获得了国内外专家一致好评。此次论坛的举办为中国海洋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深度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2)第三届现代海洋(淡水)牧场学术研讨会
2019年10月16日至18日,研究室任一平教授、张崇良副教授和1名硕士研究生赴海南省海口市参加了为期3天的第三届现代海洋(淡水)牧场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水产学会海洋牧场专业委员会承办,会议主题为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会议包括主题报告、分论坛1:海洋牧场增殖原理与监测评价、分论坛2:海洋牧场现代化设施与技术、研究生学术报告四个部分。会议旨在探讨海洋牧场领域的前沿和关键问题,交流和推广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以引导和支撑我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与管理的科学规范发展。国内外专家主要就人工鱼礁技术、增殖放流技术、海洋牧场规划与管理、海洋牧场监测与效益评价这四个研究方面的内容进行相关的探讨与交流。同时我校教师张崇良在会议上进行了的口头汇报《海洋渔业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研究》获得了国内外专家一致好评,引发同行们的激烈讨论。本次会议加强了渔业领域同行之间的联系,也对中国海洋大学的研究成果起到较好宣传作用。
(3)2019中国水产学会范蠡学术大会
2019年11月13日至14日,研究室5名硕士研究生赴广西南宁参加了为期2天的中国水产学会范蠡学术大会。此次会议是我国水产领域级别最高的综合性学术盛会,是水产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的重要平台。本次大会以“科技创新促进渔业绿色发展”为主题,包括1个主会场和8个分会场。会议期间,我校学生认真听取了多名专家学者的主旨报告,如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的《加快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王清印的《2016-2019水产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等;主要听取了“渔业资源与生态养护”分会场中其他院校师生的报告,如长江水产研究所危起伟研究员的《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专项调查进展:鱼类种类与资源量现状》。通过本次会议,我校学生增长了专业知识,学习了前沿理论,开阔了研究视野。同时,我校5名研究生均在“渔业资源与生态养护” 分会场进行了口头汇报,展示了我校研究成果并与其他科研院校的同学们积极互动,促进了不同院校、不同科研单位师生之间的交流。
(4)首届全国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科学大会
2019年11月21日至22日,研究室任一平教授、张崇良副教授和1名博士研究生赴北京参加了为期2天的首届全国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科学大会。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于1988年由中国科学院建立,是国内外最有影响的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之一。目前,CERN已经成为集生态系统“观测、研究和示范”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络。为传承CERN优良传统,促进CERN开拓创新和对外开放,特举办CERN成立3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传播新知识、交流新思想、展示新成果,为我国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的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促进CERN观测、研究、示范、共享工作“更上一层楼”。 本次会议,包括了3场30周年主旨报告,5个特邀报告,以及7个领域的分会场报告,包括:“生态系统生源要素与水循环”,“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生物多样性保育”,“生态系统恢复与可持续性”,“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生态观测、模拟与生态信息应用”,“跨领域综合研究”。其中,分会主题7-5“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下的近海生态系统” 与我们关系比较密切。通过听取多个分会场报告,我校师生了解了各个领域中生态系统的研究,学习和借鉴新方法,以期为近海生态系统的研究服务。
(5)第二届海洋渔业监测与管理国际研讨会
2019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研究室任一平教授、张崇良副教授、1名博士研究生和1名硕士研究生赴广东省湛江市参加了为期3天的第二届海洋渔业监测与管理国际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广东海洋大学承办,包括主题报告、“中国渔业限额捕捞”专题研讨和“构建我国渔业研究与管理学习体系”专题研讨三个部分,旨在构建世界海洋渔业监测和管理最新研究进展的交流平台,加强科学系统的渔业监测、数据收集及在渔业管理中的应用,推动我国渔业监测与管理体系完善,为实现我国可持续渔业和健康海洋生态系统目标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会议上,任一平教授和张崇良副教授分别进行了《近海渔业生产监测设计及优化-以山东渔业生产监测为例》和《近海渔业资源调查采样设计比较及优化-以山东近海渔业资源调查为例》口头汇报,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本次会议加强了渔业领域间进一步的交流和沟通,促进了中国海洋大学以及海州湾渔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宣传。
2、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1)美国缅因大学海洋渔业研究合作计划研讨会
2019年5月5日至14日,研究室薛莹教授参加了黄海水产研究所金显仕所长为团长的访美代表团,赴美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交流和访问。本次出访主要目的是,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美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重点专项“近海渔业资源的适应管理基础合作研究--以渤海为例”(2017YFE0104400)项目的实施,围绕本项目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和科学问题,与美方科学家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另外针对之前中美联合申请的Packard基金资源评估项目,与美方商讨该项目的启动、执行和培训安排等方面的具体事宜。双方围绕渔业监测体系设计与优化、数据获取、调查仪器设备、渔业管理政策的制定、渔业资源评估方法、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食物网营养动力学、水产养殖、声学评估方法、水下机器人、生态系统预警系统、空间管理、环境DNA、海上观察员制度等一系列领域开展深入广泛的交流与探讨。通过本次学术交流与研讨,学习了美方在渔业研究领域的先进方法和经验,同时也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以及本实验室开展渔业资源研究的相关情况,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互信,建立初步联系,推动了中美双方在渔业领域开展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
(2)日本东京大学种群动力学和生态系统模型研究室研讨会
2019年6月5日至9日,研究室任一平教授、张崇良副教授、夏树娟博士后以及牟秀霞博士4人,受邀前往东京大学农学院参加“鱼类种群动力学和生态系统模型”研讨会。Yamakawa教授首先介绍了东京大学渔业资源室所做的研究工作,该实验室主要从事渔业资源变动机制研究、渔业资源评估,洄游鱼类的生态与进化研究、利用耳石微化学技术解析鱼类生活史策略研究以及渔业中群落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动态研究等方面。随后张崇良副教授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渔业系的基本情况,并着重介绍了渔业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研究室渔业资源调查站位设计方面的研究;牟秀霞博士介绍了星康吉鳗这一重要经济鱼种在中国的研究进展。访问团还参观了东京大学的渔业资源实验室,东京驻地鱼市场,了解了当地渔业资源种类、捕捞生产、渔业资源保护及海鲜市场运作等情况。访问团与东京大学渔业资源研究团队就研究方向、人才培养及科研合作等方面做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通过本次会议,我们与东京大学渔业资源研究室建立了密切合作的关系,并将我们科研团队研究成果对外展示,提升了本团队的国际声誉,并为未来与国外高校、科研院所及国际组织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促进我校渔业资源一流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美国西海岸海洋渔业监测、评估和管理交流研讨会
2019年8月25日至31日,应美国环保协会(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EDF)邀请,研究室徐宾铎副教授赴美国西海岸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访问了相关机构,针对可持续海洋渔业监测、评估和管理等方面经验与渔业管理人员、渔业科学家和渔民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出访期间,共进行了5场会议交流,4场渔港现场访问交流,参观了2家海产品加工企业等。此次出访探讨了渔业监测、评估和管理等议题,交流侧重于美国西海岸渔业的管理实践,重点包括三个关键领域:(1)渔业监测技术,包括电子监测技术和观察员计划及其在渔获量核算和渔业执法方面的作用;(2)有效渔业监测在渔业种群评估中的作用;(3)渔业组织模式和共同管理模式。此次出访,加深了对美国西海岸渔业监测、评估和管理的认识。良好的美国西海岸渔业管理,基于完备的渔业资源监测体系和评估体系,离不开NOAA西北渔业科学中心、华盛顿大学等强大科研机构的有力支撑。了解了渔业监测领域的国际前沿动态和实践,深入了解了渔业监测、研究与渔业管理的联系。我国正在推进的渔业资源总量控制和限额捕捞管理等相关工作深入开展,有助于为中国的可持续渔业管理实践提供信息。
(4)国际海洋探索理事会(ICES)2019年度科学大会
2019年9月9日至14日,研究室博士研究生孙铭和李韵洲赴瑞典哥德堡参加了为期5天的“国际海洋探索理事会2019年度科学大会(ICES ASC 2019)”。此次科学大会由国际海洋探索理事会(ICES)承办,是ICES一年一度的科学研究交流会议,也是目前全世界渔业研究及管理的最高水平会议。本次会议共有来自全世界38个国家和地区的763人参与会议,包括3个专家主题论坛,103个海报展览,以及18个分会场共291个口头报告。会议在全球层面主要关注使用科学方法管理渔业、实现良好渔业管理以保证食物产出、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等问题;在研究层面主要关注渔业资源评估方法、渔业管理政策、渔业社会经济学、渔业生态系统等多方面的内容。会议参与者通过报告、海报、交谈等形式分享并介绍了在相关领域的目前研究进展、潜在研究方向、新方法新理论、以及未来渔业研究和管理所要面对的挑战等。期间,我校博士研究生孙铭和李韵洲在会议上分别进行了题为《Are data-limited methods sustainable approaches? Management strategy evaluation of data-limited methods with a data-rich stock》和《Developing a grid-based population simulation model to link conservation prioritization tools with tactical fisheries management》的口头汇报,并积极参与了与业界科学家的社交,均获得了国内外参会科学家的好评,较好地展现了中国海洋大学在渔业资源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
(5)美国华盛顿大学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研讨会
2019年10月13日至19日,研究室薛莹教授应邀赴美国华盛顿大学进行了为期7天的交流和访问。本次出访主要目的是,在PACKARD基金的资助下,围绕渤海渔业资源评估领域的科学问题,与美方科学家进行交流和研讨。参与讨论的美方专家有美国华盛顿大学的Ray Hilborn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和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Andre Punt教授(系主任)、Chris Anderson教授、Lee Qi博士、阿拉斯加渔业科学研究中心的Cody Szuwalski研究员、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Carl Walters教授等,中方参加人员还有黄海水产研究所的吴强副研究员、金岳博士、韩青鹏博士等。双方选择渤海的小黄鱼、鳀鱼、三疣梭子蟹、口虾蛄、枪乌贼、短蛸等优势物种开展资源评估模型的研究和探讨,包括数据库的整理、渔业产量数据的分析、生物学数据的分析、资源评估模型的选择等方面的内容。本次出访促进了与美国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了美方在渔业研究领域的先进方法和经验,对中美双方在渔业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6)第六届资源增殖与海洋牧场国际研讨会
2019年11月10日至14日,研究室张崇良副教授应邀参加了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萨拉索塔举办的第六届渔业资源增殖和海洋牧场国际研讨会。该研讨会主题跨越多个学科,涉及渔业增殖、恢复性水产养殖,人工渔礁、栖息地恢复等。这些科学问题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独立的,但存在许多共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问题。参会者介绍了各自领域的最新进展,强调共同点和差异,并探讨了有效的的合作领域和合作方法。印象较深的主要议题如下:(1)将基本生态概念应用于渔业增殖科学;(2)中国、日本和西方国家基于水产养殖的资源增殖研究趋势;(3)空间结构种群动力模型用于渔业社会生态系统管理;(4)自适应管理作为一项基本但通常缺乏的增殖策略。总体而言,通过本次出访,进一步认识到国内外资源增殖和海洋牧场研究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内的增殖放流、人工鱼礁建设实践工作很多、规模很大,但往往缺乏科学依据,没有很好的评估研究,难以评价资源增殖工作的有效性。今后亟需加强海洋牧场、资源增殖的科学评估工作,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7)美国华盛顿大学、马里兰大学合作与交流洽谈会
2019年11月30日至12月8日,研究室徐宾铎副教授应马里兰大学和华盛顿大学邀请,作为李琪教授团组中的一员赴美国巴尔的摩及西雅图参加与两校的合作与交流洽谈,与两校深入交流未来的科学研究、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计划,以寻求更多合作机会。访问期间,李琪教授等3人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情况,以及水产养殖、渔业资源等方向的相关研究。与马里兰大学环境科学中心Peter Goodwin等教授等深入交流,洽谈两校间关于科研合作、研究生授课、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等以及续签IMET与水产学院合作协议等事宜,并初步达成共识。与在马里兰大学学习的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研究生留学生进行座谈就推进国家留学基金委“水产学科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征求意见。与华盛顿大学Ray Hilborn教授等10余位教授针对科研、教学、研究生培养等合作事宜深入交流,并讨论了具体合作形式,如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项目、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华盛顿大学教授短期授课、双方教授合作研究项目申请以及访问学者项目等,初步达成一致性意见,同时参观了华盛顿大学水生与渔业科学学院遗传学等实验室。本次访问,双方就科研合作、短期授课、博士研究生等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为下一步两校间合作、升级打下了良好基础,取得了丰硕的预期成果,为我校水产学科的国际化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8)美国缅因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交流访问
2019年9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研究室博士研究生陈宁赴美国缅因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陈勇教授实验室进行为期两年的交流访问。在美期间,学习研究方面,梳理了博士期间研究内容框架,确定了研究内容聚焦于“Evaluating the influences of non-stationary dynamics caused by climate changes on fisheries”,对研究框架每一章节提出科学问题,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研究设想和具体论文框架,确定以缅因湾鳕鱼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并开始撰写第一部分内容The vulnerability of marine fishery to climate changes and the methods for monitoring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biological impacts;学术活动方面,(1)参与实验室每周会议。实验室会议由学生们组织,会议主题包括“fishery stock assessment models”,“Sentinel Survey”,“social-ecological systems”,“e-DNA”,“MSE”等等,通过学术会议题了解实验室同学们的主要研究方向并进行学术上的交流。(2)参加学院每周学术汇报,了解缅因大学Marine Science的主要研究内容,扩展自己的研究视野。(3)旁听参与了China Policy Working Group Meetings,从生产、管理、经济等方面对中国渔业当前的管理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4)参与实验室活动,参观龙虾经销公司,实地了解龙虾加工,和龙虾经销商以及渔民进行了交流。在未来的交流时间中,将继续积极参与学校的课程以及与导师、同学的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路线。
(9)美国华盛顿大学Christopher M. Anderson教授来访
2019年12月17日上午,Christopher M. Anderson教授应任一平教授邀请到水产学院交流访问,并作题为“How Commercial Fishing Effort is Managed”的学术报告。Anderson教授用大量案例浅显易懂地介绍了TAC、渔获量共享制度、个体可转让配额、禁渔期、禁渔区等渔业管理中调控捕捞努力量的方法,以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指出维持目标渔业种群可持续利用需要严格限制捕捞死亡率,但也需要采取额外措施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与会师生就多鱼种TAC管理、中国限额捕捞试点等问题同Christopher M. Anderson教授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Christopher M. Anderson现为美国华盛顿大学水生与渔业科学学院渔业经济学教授,主要从事渔业管理、行为经济学、博弈论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等方向研究,包括应用经济学理论和工具来理解渔业资源利用背后的决策,以及设计管理这些决策的方法和制度。水产学院渔业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科研团队长期从事渔业生态系统监测、评估和渔业管理等方向的研究。院长助理李景玉副教授与Christopher M. Anderson教授就学生联合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任一平教授与Christopher M. Anderson教授就双方感兴趣的渔业生产监测、渔业管理等问题及未来合作等进行了交流。本次学术交流增进了双方了解,对于进一步加强双方合作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对我校海洋渔业学科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和“水产科学”一流学科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