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室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3
发布人:周玥瑶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次数:230

研究室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Top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F=6.551发表了题为“Temporal transcriptome analysis in female scallop Chlamys farreri: First molecular insights into the disturbing mechanism on lipid metabolism of reproductive-stage dependence under benzo[a]pyrene exposure”的最新研究成果(DOI10.1016/j.scitotenv.2020.142032)。

多环芳烃(PAHs)是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苯并[a]芘(B[a]P)作为PAHs中毒性最强的致癌物,对机体脂质代谢的影响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作为海洋污染监测的指示生物双壳类软体动物,B[a]P干扰其脂质代谢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特别是在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的生殖阶段。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自然海水和B[a]P暴露海水培养下的栉孔扇贝卵巢进行多生殖时期的转录组测序。结果揭示了B[a]P诱导甘油三酯(TGs)积累的潜在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TGs合成代谢和抑制TGs分解代谢协同作用的结果,有趣的是这种机制也发生在排卵阶段。同时,本研究测定了卵巢中B[a]PTGs的含量,为B[a]P对双壳贝类脂质代谢的干扰效应和其阶段依赖性的积累模式提供了直接的生化证据。研究发现脂肪酸合成酶相关基因在多个生殖阶段协同下调,揭示了机体应对氧化损伤降低敏感性的代偿分子机制。此外,本研究还探讨了B[a]P影响类固醇代谢的潜在分子机制,可能会对双壳贝类的生殖功能构成威胁。总的来说,本研究填补了PAHs干扰双壳贝类阶段依赖性脂质代谢分子机制的空白,为研究双壳类生物在POPs胁迫下的适应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室博士研究生徐瑞邑为论文第一作者,潘鲁青教授为通讯作者。研究获得了山东省2018年重点研发计划(2018GHY115007)的资助。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0.14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