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室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2
发布人:周玥瑶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次数:1448

研究室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Top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IF=5.715发表了题为“Study on the AhR signaling pathway and phase II detoxification metabolic enzymes isoforms in scallop Chlamys farreri exposed to single and mixtures of PAHs”的最新研究成果(DOI10.1016/j.envres.2020.109980)。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具有两个或多个苯环,有400多种异构体,在自然海域中多以复合污染形式存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AHs污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严重问题,许多研究提供了总PAHs的监测方法;但同时也有研究表明,不同地区PAHs的具体组成存在较大差异,而对不同环PAHs的监测方法却相当缺乏。本研究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在不同浓度以及不同环PAHs [三环代表:菲(phenanthrene PHE);四环代表:屈(chrysene CHR):五环代表: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单独及复合胁迫下栉孔扇贝体内AhR信号通路以及I相、II相、III相解毒代谢系统关键基因的响应情况。本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可显著诱导AhR信号通路的关键基因(AhRHSP90XAP2ARNT),表明AhR/ARNT信号通路直接或间接地发挥了作用,并且AhRHSP90ARNT呈现出了功能同步性。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的基因对不同的污染暴露存在特异的反应。筛选出CYP1B1GST-2GST-omegaGST-microsomal为监测PHE的潜在标志物,ARNTGST-sigma 2GST-3为监测CHR的潜在标志物,HSP90GST-thetaABCG2为监测BaP的潜在标志物,而CYP1A1UGT可作为监测这三种多环芳烃混合暴露的指标。栉孔扇贝体内II相解毒代谢酶亚型在多环芳烃的解毒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mRNA表达水平可作为监测组成不同的多环芳烃的理想指标。综上所述,本研究为不同环多环芳烃的风险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研究室硕士研究生周玥瑶为论文第一作者,潘鲁青教授为通讯作者。研究获得了国家海洋局重点研发计划(201405010)的资助。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nvres.2020.109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