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室在《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2
发布人:周玥瑶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次数:226

研究室潘鲁青教授团队在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IF = 4.049期刊发表了题为“Biomonitoring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from Manila clam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in Laizhou, Rushan and Jiaozhou, bays of China, and investigation of its relationship with human carcinogenic risk的最新研究成果(DOI10.1016/j.marpolbul.2020.111556)。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种全球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有机物的热解和不完全燃烧,具有残留期长、高毒性和生物富集率高等特点,迄今已发现有400多种PAHs及其衍生物,其中200多种具有致癌性,占致癌物质的1/3以上。目前海洋PAHs污染日益加重,严重威胁着海洋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已引起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

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潘鲁青教授课题组分别于2018年、20193月、5月、8月、10月在山东典型海湾莱州湾(S1S2S3S4)、乳山湾(S5S6)、胶州湾(S7)进行了PAHs污染调查和生物监测研究。相关性分析表明,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消化盲囊7-乙氧基-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ER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作为山东典型海湾PAHs污染评价的生物标志物,同时除2018S2站点菲律宾蛤仔软体部PAHs含量的终生癌症风险(ILCR)为潜在风险水平(10−5)外,其它站点ILCR值均低于10−6,无致癌风险,而且各站点菲律宾蛤仔消化盲囊ERODSOD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与ILCR值呈显著相关性。

该研究通过毒理学指标与PAHs污染水平、蓄积含量相关性分析,筛选了海洋PAHs污染的生物标志物,首次建立了海洋有机污染物的生物监测与人类健康风险整合评估技术,为海洋PAHs污染监测与食品安全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持。

研究室硕士研究生孙家伟为论文第一作者,潘鲁青教授为通讯作者。研究获得了山东省2017年度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和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18GHY115007)的资助。



山东典型海湾菲律宾蛤仔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及其

与终生癌症风险相关性分析结果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marpolbul.2020.111556